首页> 中文学位 >一氧化氮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痛阈的影响
【6h】

一氧化氮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痛阈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一氧化氮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是“神经系统的原发性损伤或功能紊乱所引起”的病理性疼痛(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1994)。主要包括: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肢痛、残肢痛、三叉神经痛、癌症侵及神经的疼痛、糖尿病的末梢神经炎、艾滋病的神经痛、脊髓损伤、中风等。其共同的临床表现为痛觉超敏(Allodynia)、感觉缺失、自发痛及触发痛等。不同于组织损伤所致的急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产生机制复杂、疼痛程度重、病程长,现有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均无良好的疗效。随着现代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引起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糖尿病、带状疱疹、癌症等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因此,关于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疼痛研究者的紧迫任务。
  关于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及维持中的作用,国内外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NO由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合成,NOS共有三种亚型,包括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其中nNOS被证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大鼠外周神经结扎切断后,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而非脊髓中NOS活性增强,同时发现DRG中的nNOS在mRNA及蛋白两个水平上表达都显著增加,而eNOS和iNOS的蛋白表达在DRG和脊髓中都未见明显的增加。这些研究揭示了nNOS可能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外周机制中起到了作用。进一步的动物实验证明,腹腔内、皮下或鞘内(intrathecal)给予nNOS抑制剂,抑制nNOS的活性,可以显著缓解疼痛。同时nNOS基因敲除的小鼠,结扎L5脊神经未产生痛觉过敏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表现。由此可推断,在外周神经损伤时,DRG中的nNOS大量表达、活性增加,进而合成过量的NO,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过程。
  关于NO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正常大鼠给予NO前体(NO precursor) L-arginine或NO供体(NO donor)释放NO,可以直接引起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症状,而NO清除剂减少NO生成可以减轻疼痛反应。由此证实NO过量生成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病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这些研究都表明NO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与维持。与之相反,也有研究显示,新斯的明(Neostigmine)、加巴喷丁(Gabapentin)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作用与脊髓内NO的释放有关,即NO有镇痛的作用。NO的这种双重作用可能与NO释放的量有关,即大剂量NO在疼痛的发生及维持中起致痛作用,而小剂量NO则有镇痛作用。本研究通过研究鞘内注射不同剂量一氧化氮(NO)供体GSNO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大鼠机械性疼痛刺激的影响,探讨NO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试验方法:
  1、动物及分组。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200g-250g。大鼠随机分组:假手术组、SNI组(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鞘内注射注射用水)、GSNO处理组(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鞘内注射5种不同剂量的GSNO)、假手术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不进行结扎。其余大鼠在手术7d后进行鞘内注射注射用水或GSNO。
  2、SNI模型制作及鞘内注射。大鼠腹腔内注射10%水合氯醛0.03ml/kg,麻醉后取俯卧位固定,在左侧股骨中下1/3处长约0.5cm的皮肤纵切口,顺肌纹钝性分离肌肉,暴露坐骨神经及其分支,分离出胫神经及腓总神经,用5.0铬制羊肠线结扎分支部分,共结扎2道,结扎间距约为5mm;剪除结扎之间神经约2-4mm,术前给予腹腔内注射20万u青霉素避免感染。
  3、行为学测定。测试时间固定于6:00-18:00,大鼠放入底部为铁丝网的鼠笼适应30-45min,直到对笼子的探索行为停止,测试区域是左后肢足底,坐骨神经的分布区域,避免不敏感的环面(脚垫)。用von-frey纤毛垂直于跖面给予足够的力度使其弯曲成“S”型,并持续6-8s,期间出现后爪急剧撤回或退缩、脱离纤毛则认定为积极响应,步行是模棱两可的回应。用以下公式来计算镇痛效果。镇痛效果(%)=100(注射GSNO后大鼠后足缩足阈值-注射前值)/(15-注射前值)。
  4、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组内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大鼠行为学改变。假手术组鞘内注射注射用水没有出现神经痛表现。大鼠SNI术后出现切断侧患足足趾并拢背屈、舔舐、悬空等神经痛表现,但无运动功能障碍。鞘内注射GSNO的大鼠,根据给药剂量的增大大鼠结扎侧后足的足趾背屈、舔舐、悬空等自发神经痛行为有所减轻,对机械性刺激表示不同程度耐受。
  2、鞘内注射GSNO后耐受机械性刺激的变化。在SNI术后第7天始,注射注射用水(20ul)、GSNO(100ug,20ul)、GSNO(30ug,20ul)、GSNO(10ug,20ul)、GSNO(3ug,20ul)、GSNO(1ug,20ul)后分别在5min、10min、20min、30min、45min测定耐受机械性刺激的变化。结果表明,与sham组相比,SNI大鼠术后7d对机械性刺激的后足缩足阈值降低(p<0.01);在SNI大鼠中,与注射用水组相比,注射GSNO后大鼠后足缩足阈值增加(p<0.05),且随着GSNO剂量的由低到高,大鼠后足缩足阈值逐渐增加。
  3、GSNO的镇痛效果呈剂量依赖性,100ug GSNO镇痛效果最佳。
  结论:
  一定剂量的NO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治疗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