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的影响因素及临床预后分析
【6h】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的影响因素及临床预后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纳入与排除标准

三、方法

四、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五、血管再通的评价

六、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血管再通组患者与血管未通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二、影响血管再通的多因素分析

三、血管再通组与血管未通组静脉溶栓后早期临床结局的比较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治疗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的影响因素及分析血管再通患者的早期临床预后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8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并通过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资料148例。所有入选患者均在发病6h内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于溶栓前及溶栓后72h内进行多模式头颅磁共振检查,根据动脉闭塞评分(Arterial occlusive lesionscale,AOL)评价溶栓后血管再通的情况,将患者分为血管再通组(56例)和血管未通组(92例)。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管再通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溶栓前、溶栓后24h及溶栓后7d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于溶栓后24h进行头CT检查,对两组患者溶栓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其他部位出血发生率、死亡率、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及早期临床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血管再通组患者的基线NIHSS评分、基线血糖水平、糖尿病史比例均低于血管未通组,血管再通组心源性卒中患者的比例高于血管未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NIHSS评分(OR0.915,95%CI0.859-0.974,P=0.005)和心源性卒中(OR0.359,95% CI0.145-0.889,P=0.027)是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的独立影响因素。血管再通组患者24h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者及7d早期临床转归良好者比例均高于血管未通组,住院期间死亡率低于血管未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卒中严重程度和心源性卒中是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实现血管再通的独立影响因素,轻型神经功能缺损和心源性卒中增加了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的可能性。血管再通是静脉溶栓后临床神经功能结局良好的预测指标,血管再通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明显,临床预后获益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