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前我国中小学依法治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6h】

当前我国中小学依法治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中小学依法治校的内涵

(一)“依法”辨析

(二)“治校”解析

(三)依法治校内涵解析和本质解构

二、中小学依法治校的基本特征及意义

(一)依法治校的基本特征

(二)依法治校的意义

三、中小学依法治校面临的问题与任务

(一)问题剖析

(二)中小学依法治校的任务

四、当前中国中小学依法治校的必然性及可行性

(一)依法治校的必然性

(二)依法治校的可行性

五、依法治校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程序公正

(二)教育优先

(三)异议导致执行停止

六、我国中小学依法治校的基本途径

(一)依法治校必须注重法律理性的培植

(二)依法治校必须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三)依法治校必须依靠全校师生员工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四)依法治校必须解决有法可依

(五)依法治校必须坚持有法必依

(六)依法治校必须与以德治校有机结合

(七)合理借鉴欧美、日本等国的依法治校经验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依法治校的本质在于法治、在于民主。运用法治的逻辑来剖析依法治校的内涵:关于依什么“法”的问题,包括宪法、法律及其合宪、合法的法规、规章以及有关政策、校规,中小学所依之校规必须合法可行,所依之政策必须合法有效,所依之下位法必须不违背上位法,所依之所有“法”必须合于宪法。法律内在包涵着公平、正义的意思,法治之法本质上是民意之法、客观规律之法,依法的本质就是依民主、依民意、依规律。关于“治”校,广大师生员工是主体而非被管治对象,法治区别于人治,此为根本表现;“治”的本质在于科学和民主,非如此,则无以为“治”,治校应当是依靠科学和民主来管理中小学。法治逻辑的丰富内涵,启示人们不应将依法治校简单化为守法的代名词,也不应单纯将依法治校理解为完善中小学规章制度之类,更不应将依法治校作为管治、处罚教师和学生的堂而皇之的工具和托词。依法治校要防止这样一个悖论的出现:本来是中小学主体的师生员工却最终沦为依法治校的客体。在我国,谁最应当和有权提出依法治校,事实上又是谁在推行依法治校,怎么样才算是真正的依法治校,依法治校的应然逻辑亦即法治的逻辑是解开这些问题纽结的钥匙。法治逻辑告诉我们,依法治校当首先依法治权、依法治“官”,而约束管理权力的最有力手段则必须依靠和发扬民主,通过权利来制约权力,中小学师生主人翁地位的彰显亦当此意。自由民主精神是古往今来中小学精神的核心,依法治校理应弘扬这一中小学精神。运用法治的逻辑对依法治校作逻辑推演和逻辑展开,就会发现依法治校这一命题的丰富内涵。 中小学依法治校,是中小学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论,在我国当前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依法治校势在必行,同时也完全具有可行性。针对我国中小学面临的无法可依、内部民主缺失、权力与权利冲突、管理手段和方式粗放落后等问题比较突出的现状,依法治校当围绕理顺关系、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和制约权力、保障合法权利、提高工作效率和办事效益,通过宣扬民主法治观念、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民主制度、改进管理方式和手段,来不断推进校务管理的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进程,逐步将这一宏大理念和方略付诸于具体的办学实践过程当中,渗透于中小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并依靠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实现中小学教书育人、传承文明和探索真理之崇高使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