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关于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的思考与探索
【6h】

关于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的思考与探索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第一章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状

一、思想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一)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需要

(二)加强德育是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

(三)德育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教育指明方向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状

(一)品德教育成为配料

(二)“问题”学生增多,青少年犯罪率上升

(三)普遍存在5+2≤7的现象

第二章小学思想品德课教育实效性欠佳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家庭与学校教育的离散性,影响了思品课教学的“信度”

(一)现实与网络的负面影响

(二)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

二、学校自身对德育价值的短视行为使思品课总体质量不高

三、思品教材发展的相对滞后性,使思品课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

(一)教育目标理想化

(二)表现形式定型化

(三)教学内容模式化

四、传统思品课堂教学的强制性,使思品课教育无法触及学生的灵魂

(一)学生失去学习的主体地位

(二)课堂信息交流单向化

(三)教学与活动两张皮

第三章、实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品德课教育要回归生活,找到理想目标与现实生活的教育结合点

(一)正视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二)合理利用教育资源资源,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三)守住道德底线,找出最佳的结合点

二、构建完整的德育体系,形成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的合力

(一)重视提高思想品德教师素质,形成良性循环

(二)强化行为训练,促进知行统一

(三)建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发展

三、把握课改趋势,达到教材与教学同步发展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二)校本课程特色化

(三)教材处理自主化

四、实施开放式教学,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加强课堂教学的开放化

(二)正式教材向非正式教材扩散

(三)拓展课堂空间

(四)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相结合,实现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

第四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我国小学教育具有重视道德教育的悠久传统, 1981年3月9日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小学开设思想品德课”的通知,经过20多年来的实践和改革,小学思想品德课也从无到有并逐步得到完善。在迈入新课程的今天,思想品德教学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巨大变革,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活大环境均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就业方式、社会心理环境、人口和家庭结构及获取信息的渠道等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些都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对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道德知识的灌输、授课教师的一言堂、急功近利的德育考核、盲目追求教育效果的“高境界”以及“小学讲共产主义,中学讲社会主义,大学讲行为规范”等弊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屡见不鲜。 在2001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上,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中指出:“要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作为新世纪的小学教师,应该在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育的实效性、主动性、针对性上下功夫,探索小学恩品课教学的新路,找寻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本文围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育实效性”这个主题展开思考与探索。以“尊重”作为改进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切入点,运用查阅文献和行动研究法。认真分析目前小学思想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及小学思想品德课教育实效性欠佳的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育实效性的四项对策:1、品德课教育要回归生活,找到理想目标与现实生活的教育结合点。2、构建完整的德育体系,形成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的合力。3、把握课程改革的趋势,达到教材与教学同步发展。4、实施开放式思品教学,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从而真正体现了小学思想品德课教育以儿童为本的教育思想。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同样是一个宏大的世界,学生是这一世界的主体,教育的责任就是创造条件,为学生进行正确的选择服务。使社会道德在他们身上迅速内化,使他们自身的道德行为能力得到提高。努力使每一个儿童都能在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习中发展潜力,健康成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