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异国的漂泊与彷徨——以日本东北大学里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例
【6h】

异国的漂泊与彷徨——以日本东北大学里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及研究目的

(一)国外的移民研究

(二)国内学者的移民研究

三、研究意义

四、调查研究方法及研究课题的来源

五、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

第二章日本东北大学里的中国知识分子

一、漂泊中的家庭

(一)在日本暂时的家

(二)日常的孤独生活

(三)心灵的独自

二、社会关系与网络:漂泊中的期待

(一)漂泊中的寄托

(二)漂泊中的游移与彷徨

(三)漂泊中的路遇

三、心灵的漂泊

(一)压抑生活中的心灵寄托

(二)彷徨中的美好理想

(三)不同生命历程,各异的漂泊心态

第三章漂泊的成因

一、生活与职业发展取向之间的彷徨

二、同子女之间何者优先发展的彷徨

三、日本社会体制制约职业发展的彷徨

四、中日两国传统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彷徨

第四章在日中国知识分子的彷徨所带来的影响

一、对个人的影响

二、中日的人才争夺一触即发

三、“海归”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在日本东北大学里的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调查,试图来把握异国空间下的他们在争取身份认同,以及在熟人社会空间中的身分再次认同上所做的努力,在这个空间实践中,了解他们与社会所形成的动态建构关系,进而分析身在日本的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为何没能形成像劳动力移民那样的移民连锁反应以及地缘关系网络范围的扩大。同时,在跨地域的空间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空间错置所带给他们的困扰和造就出的新文化动力,以及对以后空间实践的影响。分析拥有较多人力资本的他们为何成为城市中的孤独者、彷徨者。 此次调查偏重于采用参与观察法、个案访谈法和网络跟踪法。力图通过参与观察法,来把握和了解日本东北大学里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行动,用个案访谈来认识被调查者的生活史、日常活动以及思想观念,借用网络跟踪法来理清被调查者的社会关系网络。 在接触、观察和调查的大约70位现就职于东北大学的中国人当中,我们发现身在日本的中国知识分子通过空间实践的再领域化得到身份认同,但这一身份认同更多的是在熟人社会的期待中,也就是说他们将如何在移居国获得的人力资本转化为在原住国可用的人力资本。在社会关系网络的建构和使用上,他们始终处在整个世界的关系网络中,更多的是希望成为被迁引者,其中朋友和同事的关系网的作用成为主导,如果说劳动力移民的过程是社会关系网络化的过程,那么知识分子群体的关系网络化则是在移民后实现和强化的。 从宏观来看,大部分的人才国际间流动都与社会体制和文化息息相关,中国的精英移民亦反映出宏观政治经济和文化对个人的影响。日本的文化、移民政策以及中国政府在广纳海外人才的政策制定上的不断完善也对在日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未来选择上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平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