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整体和谐观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6h】

马克思整体和谐观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引 言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的目的

(二)选题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三、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理论的创新点

第二章 马克思整体和谐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资本主义异化的现实

(一)社会两极化

(二)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的异化

(三)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的异化

二、空想社会主义者和谐社会的思想

(一)圣西门的实业制度

(二)傅立叶的和谐制度

(三)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

(四)魏特琳的“和谐社会”

第三章 马克思整体和谐观

一、马克思整体和谐观的建构

(一)整体和谐观的理论资源

(二)整体和谐观的特征

(三) 马克思整体和谐观的主旨

二、马克思整体和谐观内容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人与人的和谐

(三)人与社会的和谐

(四)人自身的和谐

三、马克思整体和谐观的终极目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四章 马克思整体和谐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不和谐问题

(一)生态问题:人和自然的关系紧张

(二)道德问题:人和人的道德沦落

(三)伦理问题:人和社会的秩序缺失

(四)身心问题:人自身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失衡

二、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立美途径

(一)生态之美:人和自然的和谐

(二)道德之美:人和人的和谐

(三)伦理之美:人和社会的和谐

(四)身心之美:人自身的和谐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社会样态。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尤其是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在全面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基础上,以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为切入点,探究马克思的整体和谐观,旨在揭示马克思整体和谐观的精神实质,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指导与行动指南,探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途径。
  关于和谐问题与和谐社会许多先哲们都给出了他们的理解和憧憬,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对和谐社会更是提出了自己的构想。马克思立足于自己生活的时代,揭示了由于私有财产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的社会两极化、异化劳动、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等异化的显示与社会矛盾,并明确指出了改变这一现实、解决这些社会矛盾,只有依靠在资本主义社会异化中诞生的新的阶级——无产阶级。马克思顺应时代的要求和无产阶级自我解放的要求,他在批判和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中为人们展现了一个美好的社会;它真正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自身的矛盾,这是一个和谐的社会,能够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整体和谐观的实质就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对人的“现实性的终极关怀”为出发点,消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自身的异化,建立起整体和谐的社会。马克思的整体和谐社会思想不仅在理论上对以往的哲学是一个超越,不仅是当时无产阶级消除异化、争取自身解放现实斗争的理论武器与行动指南,而且也是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指导与行动指南。
  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转型期,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人的道德的沦落、社会秩序的缺失、人自身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失衡等不和谐现象仍然存在。因而如何结合中国国情,在科学把握马克思整体和谐观的基础上,以马克思整体和谐观来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