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批评”理论在中国的传播研究
【6h】

“新批评”理论在中国的传播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第一章 “新批评”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背景

一、传播的必然因素

(一)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我国文本批评的历史需要

二、传播的制约因素

(一)与中国古代体悟式文学批评的异质

(二)受建国以来社会历史批评的制约

第二章 “新批评”理论在中国的传播途径

一、国外学者的直接教学实践

(一)瑞恰兹在中国

(二)燕卜荪在中国

二、国内学者的系统理论译介

(一)渗透期:学者的早期译介

(二)沉寂期:学者的中期译介

(三)繁盛期:学者的新时期译介

三、国内学者的深入理论研究

(一)早期研究的集大成者:袁可嘉

(二)新时期的重要解读者:赵毅衡

第三章 “新批评”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效果及当代意义

一、新批评的传播效果:在“误读”中实现“中国化”

(一)文学思维:语言本体意识的觉醒

(二)文学创作:诗歌创作的理论革新

(三)文学教学:教学实践的科学化

二、新批评的当代意义:在“探索”中追求“文学性”

(一)后现代视域下对价值的呼唤

(二)文化研究主潮中对文本的倡扬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展开▼

摘要

“新批评”作为对西方文学界产生深远影响的理论之一,自其上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以来,一度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创作、文学教学等领域。新批评于中国近百年的传播,在中外理论家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40年代及新时期的两次影响的高潮。虽然在新兴理论的冲击下新批评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其传播所造成的影响一直存在,尤其是新批评的“细读法”,已经成为文本分析过程中重要的理论工具。本文从理论“传播”的角度入手,在力求全面系统地梳理新批评在中国的传播背景、途径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对传播效果的分析上,并最终对新批评在当代主流文论话语中的积极影响意义作以展望,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对新批评理论在中国传播的背景进行了分析。这是新批评得以在中国传播的先决条件,也是回答了“为什么传播?”这一问题。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新批评从西方世界传入中国,不仅是其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文本批评发展的历史需要,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它的传播也因与中国传统批评的异质而受到了制约。
  第二章对新批评理论在中国的传播途径作了较系统的梳理。这是新批评在中国传播所呈现的具体状态,也是对“如何传播?”疑问的回答。新批评理论与其它西方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不同,它的传入与国外理论家的直接来华留学密不可分,同时在国内学者的译介、研究下,新批评借助高等学府、报刊杂志等媒介得以在中国传播。
  第三章对新批评在中国的传播效果及当代意义作了分析和展望。这是新批评传播的最终目的,也是对“传播的怎么样?”的具体回答。新批评在中国近百年的传播,促进了国内语言意识的觉醒、加快了中国新诗理论及创作的现代步伐、弥补了中国高校教学科学性缺乏的不足,即分别从文学思维、文学创作、文学教学三个方面影响着中国的文学界;对传播效果的考察,最终是为了使新批评中的积极因素在中国当代理论话语中得以继续言说,因此,文章的最后将新批评置于后现代主义及文化研究的当代理论视域中考察,以说明新批评并非“过时”的理论,它对中国当代理论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