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寻找历史的旅程——论“70后”作家的代际书写
【6h】

寻找历史的旅程——论“70后”作家的代际书写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研究意义与价值

二、研究现状

(一)有关“70后”创作群体的研究

(二)代际视野中的“70后”作家创作

(三)有关文学史中父辈形象和代际关系的研究

三、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一章 “70后”远离历史的失落

第一节 成长环境的改变

第二节 身份认同的困惑

第三节 父辈与历史

第二章 寻找历史与身份认同

第一节 历史的代言者——“70后”笔下的父辈形象

一、消失的父辈——无助的恐惧

二、身负“伤痕”的父辈——历史的再现

三、退让的父辈——直面现实的可能

第二节 历史的接续——“70后”的父子叙事

一、叙事视角:“他者”的历史

二、创伤经验与“原罪”叙事模式

第三节 历史精神的延续——前喻文化与精神同构

一、父辈强大的前喻文化

二、理想主义的精神同构

第三章 “70后”建构历史的可能与局限

第一节 “70后”的历史反思与精神重构

一、“逃避自由”的成果

二、日常的历史与宗教的精神

第二节 “70后”面对历史的困境与局限

一、历史的误认

二、出路的迷茫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展开▼

摘要

“70后”作家历来被视为历史夹缝中生存的一代,如果说早期的“70后”写作是通过夸大个体的生命体验来凸显其置身整体之外的意义的缺失与精神的孤独,那么如今的“70后”写作则是试图带着那份孤独与失落在历史的边缘起舞,因此不能再以“去历史化”对“70后”写作进行简单概括。本文以“70后”写作为研究对象,以代际书写为切入点,结合玛格丽特·米德的代际关系理论和文本细读、文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70后”的代际书写进行梳理与分析,并得出“70后”作家的代际书写虽然只是对于父辈历史经验的借用,但为之后的历史书写开辟了空间,为弥合历史的裂痕做出了努力的结论。
  本文除绪论、结语之外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对“70后”的成长背景进行探究,进而对“70后”作家“过渡的一代”这一身份定位进行分析,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代际书写进行梳理,勾勒出父辈形象的象征意义与父子伦理叙事策略的演变过程,探究“70后”作家作品中体现的历史感缺失和身份认同焦虑的原因及其选择代际书写作为接近历史的方式的原因。
  第二章,对“70后”有关代际书写的相关作品进行分析,通过其作品中的父辈形象、父子叙事模式及其作品中体现出的历史精神来探究“70后”如何通过代际书写展示自身的历史观念及历史定位,在日常叙述中拓展面向历史的空间,承接历史的过渡。
  第三章,探讨“70后”写作在靠拢历史时呈现出的对于历史的思考及其如何构建属于自身一代的价值坐标,以及其在书写历史时在日常书写的审美范式与对宗教精神的展示等方面的具有代际特征的创作追求,并分析“70后”在表述历史时所陷入的对于历史的误认以及精神出路抽象的困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