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教师视角下儿童同伴排斥行为的质性研究
【6h】

教师视角下儿童同伴排斥行为的质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同伴排斥行为

1.1同伴排斥行为的概念界定

1.2同伴排斥行为的发生机制

1.3同伴排斥行为的理论基础

1.4同伴排斥行为的影响因素

2.质性研究

2.1质性研究的概念界定

2.2使用质性研究法的缘由

2.3扎根理论

2.4质性研究的信效度

第二部份 问题提出

1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2研究问题提出

3研究意义

4研究创新之处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3.访谈结果

4讨论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第四部分 研究结论

第五部分 对策建议

1教师对同伴排斥行为的宏观解决途径

1.1教师引导学生克服同伴排斥中的认知偏见

1.2教师引领学生掌握同伴交往的策略和技巧

1.3.教师为学生提供锻炼交往的机会

2.1教师对忽视行为的解决

2.2教师对拒绝行为的解决

2.3教师对回避行为的解决

2.4教师对中伤行为的解决

2.5教师对差别对待行为的解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教师眼中儿童同伴排斥行为的访谈提纲

附录2儿童同伴排斥行为原因观察笔记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儿童同伴关系被心理学家们研究以来,大量研究成果均显示出同伴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可见,同伴排斥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大阻力,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严重的消极影响。由于每个儿童的家庭环境、个性特点、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的不同,导致儿童在同伴交往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其中表现最多的就是同伴间的排斥行为。因此,面对儿童交往过程中的排斥行为,需要有一个受他们尊敬和认可的角色对这些行为进行教育和引导。教师是儿童心中的权威人物,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引导者,对他们的学习和校园生活有着一定的责任。所以,这个角色非教师莫属。基于此,教师对儿童间排斥行为的认知、态度、解决方式等都关系到是否可以避免同伴排斥行为的发生,以及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当前,以教师作为儿童同伴排斥行为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少之又少,并且大量相关研究存在过于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因此,重视和加强以教师为角度的儿童同伴排斥行为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主要以24名教师和教师管理的4个班级为研究对象,进行两部分的质性研究。研究先以半结构访谈的方法进行资料收集,把搜集到的访谈录音转化成文字资料,再使用Nvivo.10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和编码,从中探讨教师眼中儿童同伴排斥行为的类型、影响因素。随后,在此基础上选取被访谈教师的班级进行参与式观察,详细记录观察笔记并对笔记进行深入分析,以探析教师管理班级中的儿童同伴排斥行为的发生原因,并结合研究1分析教师对儿童同伴排斥行为处理的现状。最后,为教师引导和解决儿童同伴间的排斥行为提供有效的办法。
  本研究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教师眼中的儿童同伴排斥行为可分为5类:回避、拒绝、中伤、否定、差别对待。最常发生的儿童同伴排斥行为就是中伤行为。(2)教师认为社会行为、教师本身、儿童学习情况、父母等因素对同伴排斥行为存在影响。(3)误会和摩擦、持强凌弱、群体关系、退缩行为会引起儿童间的排斥行为。(4)教师以积极引导、此时此地、忽视忽略、感同身受、积极沟通的方式处理同伴排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