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迟子建作品的文学抚慰
【6h】

论迟子建作品的文学抚慰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选题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生命、生态、生活中的伤痛显现

第一节 生命有限的伤痛

一、常态下的生命力衰竭

二、无常性的死亡叙写

第二节 生活磨难的伤痛

一、天灾人祸中的集体伤痛

二、残缺的个体伤痛

第三节 生态文明被侵的伤痛

第二章 逆行形成救赎姿态

第一节 不幸经历下静观人生

一、个人不幸经历

二、宠辱不惊的人生哲学

三、超越伤痛

第二节 对理想世界的温情表达

一、构建理想世界

二、理想世界的救赎意义

第三章 爱与温情的文学抚慰

第一节 超越死亡

第二节 历史存在感中自我救赎

第三节 建构信仰

第四节 渲染爱的力量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在工业文明与现代化的冲击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产生隔膜,伤痛的感觉时刻笼罩着人类。正因为有了伤痛,所以文学作品的抚慰更具有积极意义。迟子建的作品充斥着苦难与伤痛的描写,在表现伤痛的同时也达到了对个人和读者的精神抚慰,首先这是因为作家经历、感受过不幸,并在不幸当中形成宠辱不惊的人生哲学,因而超越伤痛。其次因为迟子建在书写伤痛与苦难时,构建了充满人性人情的理想世界,迟子建构建的理想世界是对颠覆日常伦理写作的纠正。迟子建在呈现伤痛中,探索生与死的关联,重拾原始信仰,用爱与温情抚慰伤痛。本文试图从审美功能的视角出发,对迟子建的作品进行分析,以此来探寻迟子建作品的深刻内涵。本文分为三章: 第一章:描述迟子建作品中的伤痛显现,包括生命、生活与生态中的伤痛。生命有限的伤痛伴随着每一个人,在迟子建的文学作品中,生命力的衰竭主要包含常态性的死亡与非常态性的死亡。在其作品中,生活中的伤痛来自天灾人祸,战争、自然灾害、突发意外让人猝不及防。人类为了攫取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除了自然家园被破坏,现代文明对原始文化也发起挑战,夹缝中的人们处于进退两难的困境。 第二章:作家的创作姿态解释了作品中伤痛的原因以及文学抚慰的整体意义。迟子建个人的不幸经历与自童年开始的孤独感觉是其伤痛书写的主要来源,与伤痛相对应的是作家感悟到的淡泊宁静人生哲学,个体不幸经历使作家书写时温情凝望着伤痛。迟子建与痴迷于苦难书写的作家不同,她不夸大苦难,顺乎人性发展的书写方式最终生成了温暖与爱意,迟子建构建的理想世界温暖了读者的心扉。 第三章:分析迟子建作品中抚慰功能的呈现过程及其效果。作品中含有伤痛,但在伤痛中孕育了希望,从而催生了抚慰。生的挣扎、死得其所缓解了生命有限的伤痛;作品中建构起的信仰缓解了人类因生态文化被侵蚀带来心灵上无所归依的伤痛;历史存在的救赎缓解了人类因死亡、灾难而产生的虚无感、焦虑感;在作品中爱可以跨越生死,爱是饱经生活磨难之人的情感支撑。

著录项

  • 作者

    于平;

  •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庆勇;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小说;诗歌、韵文;
  • 关键词

    迟子建; 作品;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