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数学课程的情感与态度目标
【6h】

论数学课程的情感与态度目标

代理获取

目录

1.引言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概述

2.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含义

2.2数学新课程标准中确定的情感、态度目标

3.设立情感、态度目标的必要性

3.1情感目标的确立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3.2数学情感与认知有密切关系

3.3重视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情感与态度已引起国际的广泛关注

3.4我国数学教育存在严重的情感流失

4.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目标

4.1“以情感人,以情动情”,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4.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诱发学生喜学、乐学数学的情感

4.3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4用成功激励的手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结束语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展开▼

摘要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学生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不断互相统一的过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一直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这两方面共同组成了学生的学习心理,从两个不同角度对学生的学习给予重大的影响。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把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与自信心作为数学教育的一个目标,以此促进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动力和能力。而在国内,以往的数学课程过分重视数学学科自身体系的完整和学生对基础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这样充其量只完成了数学教育的一部分任务。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情感教育也越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首次将情感目标与知识技能目标并列提出,体现课程的一个基本职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保证了学生的均衡持续发展。数学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能“以情感人,以情动情”,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诱发学生喜学、乐学数学的情感;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还要用成功激励的手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