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句子语境中汉语词汇识别的即时加工研究
【6h】

句子语境中汉语词汇识别的即时加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部分研究综述

第二部分总体研究设计

第三部分实验研究

第四部分综合讨论

第五部分总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展开▼

摘要

视觉词汇的认知加工以及语境对这一过程的影响是心理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为了考察句子语境中汉语词汇识别的认知过程,揭示汉语词汇识别的行为反应特点以及相应的脑机制,本研究采用了眼动方法与ERP方法相结合的手段。 研究一通过两个眼动实验考察了高限制性句子语境、低限制性句子语境中形、音在汉语词汇通达中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限制强度的句子语境中,一致类型、音同、形似控制类型与无关控制类型在首视时间、凝视时间、总注视时间上存在不同的差异。高限制性句子语境中没有发现词频效应,低限制性句子语境中的词频效应体现在凝视时间与总注视时间上。研究二采用ERP方法对高限制性句子语境中汉语词汇语音作用的时间进程进行了考察,实验中发现了P200、P300、N400等成分,形、音的作用分别反映在P200、N400成分上,词频效应在P200成分上得到了体现,并在N400成分上表现出反转的效应。研究三的两个眼动实验分别考察了语境与相对频率在汉语词汇歧义消解的作用。通过对目标词及解歧信息的注视时间进行的分析发现,在中性句子语境中,歧义词的意义通达是按照相对频率进行的,而在偏向句子语境中,相对频率的作用在词汇歧义消解的早期没有得到反映。研究四采用ERP方法对偏向句子语境中歧义词不同意义通达的时间进程以及语境的作用进行了考察,通过记录目标词产生的N400发现,歧义词的不同意义在歧义词意义通达的早期均得到了激活。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1)语境的限制强度影响形、音在汉语词汇通达中的作用。在高限制性句子语境中,形在汉语词汇通达的早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语音的作用位于后词汇阶段。在低限制性句子语境中,形、音在汉语词汇通达的早期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词汇通达的晚期,语音促进了后词汇的整合过程;(2)语境与词汇频率存在交互作用。在高限制性句子语境中,语境与词频在后词汇阶段存在交互作用,在低限制性句子语境中,语境与词频在前词汇阶段存在交互作用;(3)在中性句子语境中,歧义词的意义通达是按照相对频率进行的。在偏向句子语境中,歧义消解的加工则是延迟进行的。歧义词的不同意义在词汇通达的早期均得到了激活,体现出词汇歧义消解的模块化特点;(4)解歧信息在句子语境中的位置不同,表现出的作用也不同。在中性句子语境中,解歧信息对已激活的意义进行选择和整合。在偏向句子语境中,解歧信息激活歧义词的适当意义,并对歧义词不适当的意义产生抑制作用;(5)词汇频率(或相对频率)与句子语境相互制约,共同影响汉语词汇识别;(6)眼动方法在行为反应层面上反映了词汇因素与语境因素对词汇识别的作用,ERP方法则在神经生理层面上反映了相应影响因素作用的时间进程。眼动方法与ERP方法的结合为词汇识别的即时加工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工具。根据句子语境中汉语词汇识别的实验结果,作者提出了“句子语境中汉语词汇识别的动态认知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