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6h】

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代理获取

目录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内容摘要

一、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目的

(一)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大业的成败

(二)政治课教学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四)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五)培养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最重要任务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诸多不适应的状况亟待解决

(一)重知识传授,轻思品形成,知行难以转化

(二)教学内容跟不上迅速发展的社会生活

(三)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四)在种种导向制约下,思想政治教学软弱无力

三、改革和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在提高德育实效性上下功夫

(一)构建新型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二)思想道德教育要见实见效

(三)素质教育应蕴含教学的每一环节

(四)应用多种教育形式,让学生学会“竞争与合作”

(五)广泛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弄懂和学会“关心”

(六)考试制度改革,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对社会现象的认知、是非观念的树立都需通过系统、完整的思想体系教育来完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必须依靠科学、系统的引导。加强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实效,促进唯物辩证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是新时期学生思想道德提高的必要手段。我们现行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社会人员的道德水平的要求和标准不断提高,因此,政治课教学对学生思想素质提高的责任也不断加重。社会的进步、新的社会发展理论的出现,促使我们必须应用新的科学方法和教育理论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学习效果的检验方式能较好地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使学生具备高尚的情操,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建设人才。本文从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著录项

  • 作者

    姚宏;

  •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 学科 学科教学·思想政治教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修春;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政治;
  • 关键词

    政治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 政治教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