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中生早恋问题调查研究——以东港地区为例
【6h】

高中生早恋问题调查研究——以东港地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部分 问题的提出

1高中生早恋问题现状

2研究意义

2.1理论意义

2.2现实意义

第二部分 国内外研究现状

1相关概念的界定

1.1早恋

1.2早恋的标准

2以往研究

2.1国外相关研究

2.2国内相关研究

第三部分 研究过程

1研究方法 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

2研究对象

3问卷调查的结果

3.1早恋现象普遍化,女生比例明显高于男生

3.2恋爱动机轻率多样,恋爱比例年级分布有侧重

3.3恋爱方式隐蔽不成熟,首要择偶标准过于简单

3.4恋爱心理不稳定,恋爱关系复杂

3.5女生投入相对较多,承受失恋能力较弱

3.6性观念开放,性知识来源广泛

4 早恋原因的分析

4.1自身原因

4.2外部原因

第四部分 建议和对策

1针对学生自身方面

1.1以性教育为核心,大力加强高中生青春期教育

1.2加强对高中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增强其自觉抵制早恋的觉悟和意志力

2针对外部原因

2.1社会环境方面

2.2学校方面

2.3家庭方面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问卷 高中生恋爱状况调查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高中生是我国目前一个庞大的学生群体。他们大多16-18岁,正处于青春后期,正确的恋爱观尚未完全形成。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他们系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面临高考升学任务的关键时期。但据调查,高中生几乎不同程度上存在早恋现象。近期,笔者对东港2所高中的767名学生的早恋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近半数的高中生有过恋爱经历或正在恋爱,女生比例明显高于男生;(2)恋爱动机轻率多样,84.6%的高中生恋爱动机不端正;(3)31.7%的高中生选择“网恋”,恋爱方式极不成熟;(4)24.4%的早恋学生承认恋爱占用时间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5)90.3%的早恋学生与恋人之间有不同程度的性接触。通过调查分析,笔者以高中生的早恋问题为基础,用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说论证了高中生早恋问题发生的必然性,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解释了高中生早恋发生的原因,并对存在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从而为管理者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恋爱观教育时,提供较为全面的研究分析和理论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