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法制现代化透视——基于行政执法难的视角
【6h】

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法制现代化透视——基于行政执法难的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二)本论文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研究特色和技术路线

第一章 法制现代化的理论意蕴

(一)法制现代化的社会基础是市民社会

(二)法制现代化是法制形式与价值实现现代化的结合

(三)法制现代化是传统法制与现代法治的有机融合

(四)法制现代化以人权保障为最终目标

第二章 行政执法难问题的具体表现、原因及其对法制现代化的影响

(一)行政执法难问题的具体表现

1.执法过程中双方暴力冲突事件时有发生

2.行政执法人员执法不当现象频繁出现

3.执法过程中产生的违法侵权问题

4.执法者常出现适用法律错误问题

5.执法者有法不依问题突显

6.行政执法受外界干涉严重

7.执法效率不高,逃避执法现象严重

(二)中国社会变迁与转型时期出现行政执法难的原因

1.人的素质问题与法制观念和人权观念淡薄

2.社会转型时期的体制缺位导致执法主客体之间的矛盾摩擦

3.社会转型时期人们趋利化倾向膨胀

4.传统经济和政治体制因素的消极影响

5.社会变革时期立法的滞后

6.政府权威下降,民众的权利提升,造成行政执法的困难

7.行政执法主体的执法人格不独立,造成其执法难

8.民众传统文化与心理的积淀,对行政执法产生抵触心理

9.行政法律、法规本身存在缺陷,造成行政执法难

(三)行政执法难与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关系

1.行政执法难问题严重阻碍着法制现代化进程

2.行政执法难现象反映出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必将艰巨而漫长

第三章 行政执法难的解决路径及其对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一)行政执法难的解决路径

1.与法制现代化相适应,培育和发展市民社会基础

2.加强执法过程的科学化,弘扬法的独立精神

3.重塑执法者的内在道德观与外在责任感

4.提高公民素质修养,增强公民法制观念和人权观念

5.完善社会体制基础,规范执法行为,防止行政执法经济化

6.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践行法制现代化

(二)执法难现象及其解决对法制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1.大力培育中国市民社会文化,夯实法制现代化的社会体制和民众素质双重基础

2.理顺司法机关内部及其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实现权力的相互制约与配合

3.尊重与保障公民权利,明确法制现代化的最终目标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制度供给不足及其运行不畅成为导致社会失序的主要根源。在执法制度领域的主要表现就是执法难,尤其是行政执法难。改革开放30年,我国立法工作已经取得巨大进展,基本实现有法可依,相对而言,执法制度完善滞后于法制建设总体进程的问题已显得十分突出,行政执法难即是其后果之一,并成为制约中国法制现代化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究其原因,在总体上,行政执法难问题既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价值观念扭曲错位、功利倾向恶性膨胀有关,也与公民法制观念淡薄、执法监督不利和不正之风及执法制度相对滞后于社会变迁进程等密不可分。通过对执法实践中遭遇的执法难案例的具体分析不难发现,执法者与执法对象之间时常发生冲突,一方面源于执法者自身素质不高,执法方法简单化,甚至利用执法过程寻租;另一方面源于执法对象的“法盲”状况及其对执法者的不信任甚至敌视态度。
   解决执法难问题已经成为推动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措施在于:首先,在总体上,构建与法制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体制基础和权力运作规范,进一步弘扬法的独立精神和执法过程的独立性;其次,在执法者方面,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者素质,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道德感;再次,在执法对象方面,积极参与普法教育,普遍增强法人自身的法制观念,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勇于承担法律责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