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香港本土作家作品中的文化认同——以亦舒为例
【6h】

香港本土作家作品中的文化认同——以亦舒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第一章 香港文学的特殊文化背景

(一).殖民地社会(香港)遭受文化霸权的状况

(二).殖民地社会(香港)受本土文化影响的状况

(三).本土作家的成长及创作风格

第二章 两种背景下亦舒的特殊的香港文

(一)亦舒其人

(二)岭南文化的开放性兼容性决定的国际化的世界观

(三)岭南文化的市民性决定的独特的金钱观

第三章 文化的本根性决定的文化认同中独特的香港意识

(一)岭南文化的本根性决定的亦舒作品中的寻根

(二)引发的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香港作为古老华夏的一部分,其独特的人文因素决定自古就被纳入中国历史发展的框架。鸦片战争后,英国对香港实行文化霸权政策,通过种种措施扩展影响。香港处于东西方的夹缝当中。西方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冲突,融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香港文化。对香港文化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国内学者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起步,到九七回归后引发了学者热烈讨论。有关文化认同的问题,在香港本土作家如西西也斯李碧华亦舒等的作品中都有体现。岭南文化,是原生于五岭之南的百越先民,在秦汉之后接受中原文化的融合,经过长期的历史实践逐步形成的汉民族文化的一个区域文化类型。它既是一种感性、自然的原生形文化,也是一种包容广泛的移民文化。相对于中原内地稳固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内陆型文化,它又是一种面对广阔域外世界的海洋性文化,能够兼容不同的文化,具有开放性,兼容性的特点。它还是以市井社会的城市平民为自己主要文化形象的市民文化、世俗文化。具有世俗性的特点。同时它的本根性,使它在接受中原正统文化的融合和外来文化的冲撞中,能够吸收各种养分丰富发展自己而又不失自己的本根形态与“土”味。岭南文化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在香港这块土地上更够和谐相处,而在东西方两种文化背景下形成的香港文学,有其独特的特点。这些独特的特点在香港本土作家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香港本土作家是六七十年代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本土港人,本土作家对西方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有一种认同感,对自身的殖民遭遇并不关心,只关心香港本身,具有强烈的香港意识。本文立足香港文学,以亦舒为主的本土作家为例,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分析岭南文化的开放性,兼容性,世俗性,本根性决定的亦舒作品中的特点,以及在文化认同中所产生的一些问题。本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香港文学的特殊文化背景,分别讲述殖民地香港遭受文化霸权的状况和受本土文化影响的状况。并且介绍一下在两种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香港本土作家。第二部分以本土作家亦舒为例分析特殊的香港文学,主要是从岭南文化的开放性兼容性决定的国际化的世界观,岭南文化的市民性决定的金钱观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三部分从岭南的本根性出发讲述亦舒为主的本土作家作品中的香港意识。主要讲述本根性决定的亦舒为主的本土作家作品中的寻根和文化认同中引发的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