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6h】

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研究前提与假设

五、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六、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七、研究意义

第一章 义务教育均衡基本问题回顾与分析

第一节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状态及其表现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分析框架及具体表现

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节 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社会根源分析

一、供给矛盾

二、政策错位

三、经济投资失调

四、从教人员素质差异

第三节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般策略与方法

一、义务教育均衡的世界做法

二、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做法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

第四节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策略与方法

一、国际组织关于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

二、我国政府制定的均衡发展的评估、督导框架

三、学者研究

小结

第二章 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分析

第一节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一、作为生产力的信息技术

二、媒介技术变革与教育发展

三、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选择

第二节 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机制

一、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机制一——基于虚拟、可复制资源的补偿与转移

二、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机制二——基于虚拟、快速延伸的资源共享机制

三、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机制三——基于虚拟时空的延伸、学习工具的创新

第三节 信息化资源:流动的资源

一、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解析

二、信息化教育资源的特点

三、虚拟教育资源供给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第四节 时间—空间延伸:拓展的教育时空

一、教育时间—空间拓展历程

二、时空关系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三、虚拟世界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四、泛在学习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第五节 工具的拓展:深度学习的保障

一、技术支持的学习生态系统

二、作为学习管理工具

三、媒体承载与演示工具

四、信息处理工具

五、社群互动工具

小结

第三章 信息技术提升区域均衡发展的策略与方法——基于案例的研究

第一节 信息技术提升区域均衡发展的策略与方法(一)——基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案例分析

一、项目概述

二、项目基本情况

三、信息技术在项目中的作用

四、项目评价

五、项目改进方向

第二节 信息技术提升区域均衡发展的策略与方法(二)——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广东省校际协作项目的案例分析

一、项目概述

二、项目基本情况

三、信息技术在项目中的作用

四、项目评价

五、项目改进方向

第三节 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基于网络环境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项目的案例分析

一、项目概述

二、项目基本情况

三、信息技术在项目中的作用

四、项目评价

五、项目改进方向

小结

第四章 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第一节 信息技术支持的未来学校:图景与行动

一、学校变革

二、未来学校

三、行动计划

第二节 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显性制约因素分析

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二、信息化领导力的制约

三、信息化教育装备的制约

四、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的制约

五、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制约

六、技术支持体系的制约

第三节 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隐性制约因素分析

一、人性——“经济人”思维的影响

二、教育文化——文化基础的制约

三、路径选择——路径依赖与路径创新的冲突

小结

第五章 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体现状及主体拓展的建议

一、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体状况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体定位现状及其问题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体拓展的建议

第二节 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策略与方法——信息技术支持的学校联盟建设

一、信息技术支持的学校联盟解析

二、信息技术支持的学校联盟形成基础

三、信息技术支持的学校联盟建设模式

四、云学习——信息技术支持的学校联盟的教与学

第三节 义务教育校际信息化资源流动现状及建议

一、义务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

二、义务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流动分析

三、推进义务教育校际信息化资源流动建议

第四节 义务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现状及政策建议

一、我国义务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发展状况

二、我国义务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三、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意见

研究成果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学术成果情况

展开▼

摘要

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一种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公益性、普惠性、公平性的特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涉及人民群众直接和现实的利益的系统工程。
  目前,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遍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重大价值。例如,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提出,“要想显著提高教育的生产力,需要对教育系统实施由技术支持的重大结构性变革”。与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广泛应用相比,我国目前关于信息技术与教育系统的深层理论研究一直较为落后。例如,对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探讨,就一直处于学术研究的盲点。基于此,本研究以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为研究焦点。
  本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内容:构建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基本理论依据、洞悉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动力机制、明确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设计。本研究期待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以初步明确信息技术支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轨迹。
  首先,本研究回顾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脉络及相关的研究结果。通过分析,本研究掌握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状态及其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根源,回顾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般策略与方法,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策略与方法进行了审视。
  其次,本研究深入分析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在本部分中研究者揭示了信息技术作为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根源。通过对信息技术特征和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深入分析,本研究探讨了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核心机制。研究发现,流动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可以实现校际间资源的低成本共享,促进校际间资源的平衡;延伸的时间——空间关系,可以将虚拟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快速、优质共享;创新的教学工具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跨越式发展。总之,信息技术具有从形式到质量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潜力。
  在上述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本研究对已经发生的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实现区域间、校际间的资源流动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且,在某些情况下,信息技术还可以在某区域内推动义务教育实现“跨越式”的高质量发展。基于案例分析,本研究提出了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策略与方法。例如,信息技术支持的学校联盟建设。
  再次,应该承认的是,信息技术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动作用有其合理边界。突破边界,不恰当地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反而可能阻滞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要正确地认识信息技术的作用边界,首先应对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约因素形成清晰的认识。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本质分析,结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在精髓,本研究认为,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显性制约因素和隐性制约因素两大类。其中显性制约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教育装备,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信息化教育资源和技术支持体系等方面的内容;隐性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教育思维、教育文化、教育改革的路径依赖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为了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作用,本研究提出了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改进意见,以期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政策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