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甲苯胺蓝-碳纳米管复合光敏剂的合成及其表征
【6h】

甲苯胺蓝-碳纳米管复合光敏剂的合成及其表征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第2章 实验原理、仪器和测试手段

2.1 实验原理

2.2 实验仪器

2.3 测试仪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回流法合成苯甲胺蓝-碳纳米管复合光敏剂

3.1 前言

3.2 TB-CNTs复合光敏剂的合成

3.3 TB-CS-CNTs复合光敏剂的合成

3.4 不同反应时间和温度合成TB-CNTs复合光敏剂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载体对甲苯胺蓝-碳纳米管复合光敏剂包覆效果及光学性能的影响

4.1 前言

4.2 不同壳聚糖修饰对复合光敏剂合成的影响

4.3 CNTs尺寸和官能团对复合光敏剂合成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PH值对甲苯胺蓝-碳纳米管复合光敏剂包覆效果及光学性能的影响

5.1 前言

5.2 不同PH值合成TB-CNTs复合光敏剂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比表面积大,可以通过π-π键把大多数药品复合到碳管表面,但是CNTs在水中的溶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差等诸多缺点制约了其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和开发。光动力疗法具有疗效确切、不会引发抗药等优点,已在多个国家应用于临床治疗。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TB)是目前用于光动力灭菌的主要光敏剂之一,但其在溶剂中非常容易聚集、形成聚集体,导致光敏效果降低,限制了TB的临床应用开发。本文使用回流法合成甲苯胺蓝-碳纳米管复合光敏剂;使用壳聚糖或羧甲基壳聚糖对CNTs进行修饰,以提高CNTs的生物相容性;分别探究了温度、时间、载体和PH值对甲苯胺蓝-碳纳米管复合光敏剂合成的影响,预期为TB的临床应用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使用回流法在不同反应温度和时间下合成了甲苯胺蓝-碳纳米管复合光敏剂,通过对它们的拉曼光谱、透射电镜图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可见光光谱进行分析,表明:甲苯胺蓝成功包覆到 CNTs上;高温(90℃)和常温(30℃)对复合光敏剂合成的影响不大;反应时间为24h时TB对CNTs的包覆效果最好,在可见光光谱中的最强吸收位于611nm处,相对TB单体有较大的蓝移。⑵使用不同尺寸和官能团修饰的 CNTs、以及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糖修饰的CNTs合成了复合光敏剂,通过分析其透射电镜图片和可见光光谱,发现不同尺寸和官能团修饰的CNTs对复合光敏剂合成的影响不大,TB比较容易包覆到使用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糖修饰的CNTs上,其中使用羧甲基壳聚糖修饰的CNTs合成的复合光敏剂对可见光光谱吸收最强,包覆的TB更多。⑶分别在酸性(PH=5)和碱性(PH=9)条件下合成了复合光敏剂。对比酸碱条件下合成的复合光敏剂的可见光光谱,发现碱性条件下合成的复合光敏剂对可见光光谱吸收较强,TB在CNTs上包覆得较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