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大学生积极人格塑造的实验研究
【6h】

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大学生积极人格塑造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 问题的提出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1 积极人格的概念

1.1.2 元认知干预技术相关原理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人格理论

1.2.2 对人格理论的评价

1.2.3 积极人格的影响因素

1.2.4 以往积极人格的培养方案

1.2.5 人格测量的方法

1.3 研究问题及研究假设

1.3.1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3.2 研究的意义

1.3.3 研究假设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2.1.1 被试的详细基本资料

2.2 实验工具

2.2.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2.2.2 自编三因素卡特尔人格问卷

2.2.3 目标行为指标

2.2.4 辽宁师范大学被试登记表

2.3 实验程序

2.3.1 实验时间

2.3.2 实验设计

2.4 实验过程

2.4.1 被试人格问题形成的心理机制分析

2.4.2 干预过程

3 结果与分析

3.1 量表得分

3.1.1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

3.1.2 目标行为得分

3.1.3 SCL-90得分

3.2 干预结果

3.2.1 被试1的干预结果

3.2.2 被试2的干预结果

3.2.3 被试3的干预结果

4 讨论

4.1 对于人格背后潜意识成份的探讨

4.2 对于塑造大学生人格的心理机制探讨

4.3 影响干预因素的讨论

4.3.1 咨询师对干预的影响

4.3.2 被试对干预的影响

4.4 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4.4.1 本研究的创新

4.4.2 本研究的局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以三名人格中消极因素较为严重且均有改变自己人格意愿的情况下对三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旨在研究人格的核心是否与潜意识成份有关,验证元认知干预技术对于大学生的人格干预具有明显的效果。
  方法:采用小样本多基线实验设计,利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对三名符合临床标准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期间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十六种人格问卷(16PF)以及自编被试症状自评表来记录被试的改变情况,证实干预效果。多基线的指标为16PF中三种人格因素的得分情况,三名被试的目标行为变化。干预阶段前后的指标变化程度将说明干预的效果。
  结果:三名大学生的卡特尔人格问卷得分显示,三名大学生在接受干预的前后,在因素A乐群性、因素C稳定性、因素0忧虑性及目标行为指标上明显发生改变。通过交流中也能发现,三名被试在咨询前后的生活状况明显有好转的趋势,且在一段时间后的回访中发现效果较为稳定。
  结论:成年人的人格通过心理咨询的干预可以有效的发生改变;元认知干预技术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干预具有显著的效果,其关键是能够认清人格中的潜意识成份,以及影响人格的核心条件性情绪反射,通过改变不适应的条件反射,可以有效的纠正消极人格中的不良行为习惯,再通过生活中的循环放大效果可以达到高效的改变大学生人格的功能。此方法可以在日后的校园内大学生人格塑造工作中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