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健康焦虑的干预效果研究
【6h】

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健康焦虑的干预效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1 健康焦虑

1.1.2 元认知干预技术

1.2 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综述

1.2.1 元认知与元认知干预技术

1.2.2 元认知干预技术的潜意识理论

1.2.3 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

1.2.4 情感组织者技术

1.2.5 临床暗示技术

1.3 健康焦虑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综述

1.3.1 健康焦虑的研究进展

1.3.2 健康焦虑的流行病学资料

1.3.3 中国健康焦虑临床拟定标准

1.3.4 健康焦虑与疑病症的诊断差异

1.3.5 临床特征

1.3.6 健康焦虑与其他心理障碍的关联

1.3.7 健康焦虑形成的影响因素

1.3.8 健康焦虑的生物学治疗

1.3.9 健康焦虑的心理学治疗

1.4 元认知干预技术与健康焦虑

2 研究目的及研究假设

2.1 以往研究的不足

2.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3 研究假设

3 研究方法

3.1 被试

3.1.1 被试选取

3.1.2 被试基本资料

3.1.3 被试症状相关资料

3.2 研究工具

3.2.1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3.2.2 短版健康焦虑量表

3.2.3 躯体症状严重程度量表

3.2.4 焦虑情绪体验强度主观评定记录表及典型性行为发生次数记录表

3.2.5 其他

3.3 评估与诊断

3.3.1 HAMA测验结果

3.3.2 CSHAI测验结果

3.3.3 PHQ-15测验结果

3.3.4 健康焦虑情绪体验强度主观评定与典型性行为发生次数记录

3.4 研究程序

3.4.1 研究时间

3.4.2 研究设计

3.5 具体临床干预过程

3.5.1 认知调整

3.5.2 暗示放松训练

3.5.3 愈后防复发策略

4 结果

4.1 干预前、干预后和四周后再次测量时的HAMA测试结果

4.2 干预前、干预后和回访时CSHAI的测试结果

4.3 干预前、干预后和回访时PHQ-15的测试结果

4.4 被试健康焦虑情绪体验强度主观评定的多基线图

4.5 被试针对健康焦虑出现的典型性行为发生次数的多基线图

4.6 回访

5 讨论

5.1 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健康焦虑效果探讨

5.2 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健康焦虑高效、不易复发的原因探究

5.3 本研究的特色及创新点

5.4 本研究的局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试图在前人以往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健康焦虑,这一在人群中发病率逐渐上升的问题的心理机制及干预方法进行探讨,并对元认知干预技术能否有效对健康焦虑进行干预做出科学探究,验证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健康性焦虑干预的有效性问题,同时也为健康焦虑问题的治疗研究提供资料。
  方法: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以8位存在健康焦虑问题的求助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干预,干预效果运用小样本多基线研究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短版健康焦虑量表(CSHAI)、躯体症状严重程度量表(PHQ-15)的干预前后测量结果对比证明干预的有效性,以干预过程中被试的健康焦虑情绪体验强度和由于健康焦虑问题所产生的典型性行为发生次数,分别作为不同被试相同问题和单一被试不同问题的小样本多基线研究设计的指标。
  结果:8名求助者干预前后的量表测验分数对照结果显示,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总分、短版健康焦虑量表总分、躯体症状严重程度量表总分均降至标准划界限以下,说明他们的健康焦虑状态得到了改善。多基线图表明,求助者A、B、C、D对于自身健康水平的焦虑情绪体验程度显著下降,求助者E、F、G、H针对健康焦虑所产生的典型性行为出现的次数也呈现下降趋势,且对8名求助者进行长达半年的追踪回访,无复发现象出现。
  结论:健康焦虑患者对躯体反应的不合理认知,过度关注躯体感受,甚至出现反复询问以确认自身健康状况等行为是由消极条件性情绪反应所导致的结果。元认知干预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健康焦虑问题。回访结果表明,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进行干预后,求助者能够主动运用元认知智慧进行自我监督与调控,没有复发迹象。即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可以对健康焦虑患者进行有效干预且不易复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