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初中生公共意识的现实状况及培养策略研究——以福建省XX市初中学生为例
【6h】

初中生公共意识的现实状况及培养策略研究——以福建省XX市初中学生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选题背景

2.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核心概念

1.初中生

2.公共意识

(四)理论基础

1.社群主义理论

2.阿伦特的公共领域行动理论

3.哈贝马斯的公共交往理论

(五)研究方法及工具

1.研究方法

2.研究工具

3.研究对象

二、公共意识培养之于当代初中生的发展

(一)公共意识的涵义

1.公益意识

2.公共参与意识

3.公共责任意识

4.公共道德意识

(二)培养初中生公共意识的时代诉求

1.自然社会向公民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满足初中生社会化发展的需要

三、初中生公共意识的现状

(一)初中生公共意识的整体状况

1.初中生自身的公益意识水平呈现两极分化趋势

2.初中生的公共参与意识总体水平较高,但有部分学生参与的动机不纯

3.初中生的公共责任意识总体水平较高,爱国意识普遍高于全球责任意识

4.初中生的公共道德意识不容乐观,近六成的学生公德意识薄弱

(二)初中生公共意识的差异性分析

1.初中生在公共参与意识和公共责任意识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2.初中生在公共参与意识、公共责任意识和公德意识E存在显著年级差异

3.是否为班干部的初中生在公共意识的各个维度差异均显著

4.不同家庭居住地的初中生在公共意识的各个维度均有显著差异

四、初中生公共意识存在偏差及其成因

(一)初中生公共意识存在偏差

1.初中生在公德标准E存在对熟人高要求,对陌生人低要求的倾向

2.初中生公共参与意识较弱,公共活动参与比较被动

3.初中生的全球责任意识普遍较低

(二)导致初中生公共意识存在偏差的原因探析

1.学校的公共意识教育不足以为学生的公共生活提供有效支持

2.社会的亚文化和社会传媒对学生的公共意识养成产生的冲击

3.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公共意识培养的弱化和异化

五、初中生公共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充分发挥学校培养初中生公共意识之主导作用

1.改变学校培养初中生公共意识的观念和内容

2.学校需创设实践平台,丰富校园公共生活实践

3.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将公共意识纳入学生评价体系

(二)优化社会环境,为初中生公共意识养成提供良性社会土壤

1.正确发挥社会亚文化的浸润作用

2.发挥社会传媒的导向作用

(三)发挥家庭教育熏陶作用,为子女公共意识养成提供有力支持

1.注重家庭教育观念的改变,将“处世与处事”和“成材与成人”相统一

2.转变家庭教养方式,鼓励支持子女参与公共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当今世界日渐成为一个“地球村”。公共生活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展,人、自然以及社会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公共意识正是由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意识形态。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的意识决定人的行为。因此当人的公共意识出现缺失的时候,人的行为会对公共社会的发展产生消极的作用。初中生正处于青年初期阶段,他们的个人心态、社会关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其身心发展处于特殊时期。这一时期的初中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并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虽然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带有一些理性观点,但往往易受到周围不好事物、不良舆论的煽动而带有片面性与肤浅性。作为当前不容回避的一项重要课题,应该加强初中生公共意识的培养,使得初中生群体对待事情更具有理性观念,对周围不良舆论的煽动更具有主体意识,以及具有积极的行为能力。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387名初中生的公共意识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初中生公共意识的培养尽微薄之力。本研究分析当前初中生在公益意识、公共参与意识、公共责任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这四个方面的现实状况,通过对初中生公共意识的整体状况和初中生公共意识的差异性分析,归纳出以下结论:不同性别的初中生在公共参与意识和公共责任意识维度上差异显著;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在公共参与意识、公共责任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是否为班干部的初中生在公共意识的四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家庭居住地的初中生在公共意识的四个维度上也均差异显著。
  通过初中生公共意识的整体状况和公共意识的差异性分析,本研究对初中生公共意识存在的偏差及原因进行了探析。存在三方面偏差:初中生在公德标准上存在对熟人高要求,对陌生人低要求的倾向;初中生公共社会活动参与比较被动以及初中生的全球责任意识普遍较低的三方面问题。并分析了原因,认为学校的公共意识教育不足、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和家庭教育对公共意识培养的弱化和异化是导致初中生公共意识欠缺的重要原因。
  因此,本研究最后对如何加强初中生公共意识培养进行了策略探讨。从学校、社会和家庭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认为要充分发挥学校培养初中生公共意识的主导作用,也须优化社会环境,为初中生公共意识养成提供良性社会土壤,最后更需要发挥家庭教育熏陶作用,打好初中生公共意识的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