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激励机制的微信公众平台教学模式研究——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
【6h】

基于激励机制的微信公众平台教学模式研究——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现状

1.2.1 关于激励机制在教育领域中的研究现状

1.2.2 关于微信公众平台在教育领域中的研究现状

1.2.3 关于教学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激励机制

2.1.2 微信公众平台教学模式

2.1.3 信息技术课程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沃尔德果斯(Wlodkowsk)的时间连续模型

2.2.2 Moshinskie模型

2.3 研究的创新点

3 模式设计

3.1 初中生微信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3.1.1 调查对象分析

3.1.2 调查问卷设计

3.1.3 调查维度分析

3.2 微信相关技术分析

3.3 教学模式设计

3.3.1 教学模式设计的目标

3.3.2 教学模式设计的原则

3.3.3 教学内容设计

3.3.4 教学流程设计

3.3.5 激励机制设计

3.3.6 教学模式设计

4 实验研究

4.1 实验设计

4.1.1 实验设计步骤

4.1.2 实验对象及假设

4.1.3 实验材料及方法

4.2 实验实施

4.2.1 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

4.2.2 实验阶段划分

4.2.3 实验阶段案例分析

5 实验结论及反馈

5.1 实验结论

5.1.1 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5.1.2 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热情的影响

5.2 实验反馈

5.2.1 教师方面

5.2.2 学生方面

5.2.3 平台推送方面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瞭望我国“互联网+教育”的变革风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不断加大其在教育领域所产生的催化促导作用,这种催化作用更是深刻地体现在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之中。微信公众平台教学模式就是本着将微信技术与教学相融合的原则,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延伸其所体现的“微”理念与价值。但目前我国学者对这种“微”理念下教学模式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领域,对于基础教育的关注相对较少。本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微信访谈法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聚焦如何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教学模式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通过对初中阶段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的深入调查,发现在初中进行微信公众平台教学模式的研究存在着切实的可行性。在认真分析了问卷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激励机制的微信公众平台教学模式设计思路,并设计出了纵向二维度(课前、课后),横向四维度(目标激励、情境激励、情感激励、评价激励)的微信公众平台教学模式,即“微激励”教学模式。并从该模式的设计原则出发,开通了大连市第二十一中学微信公众平台,同时利用该平台设计出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微激励”教学模式。最后运用实验法以及微信访谈法分析了该教学模式对于初中学生学习成绩以及学习热情的影响。结果表明,运用“微激励”教学模式开展的教学能够对实验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微激励”教学模式还能够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最后,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并结合实际教学当中的经验,分别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平台推送三个角度提出了初中阶段实施“微激励”教学模式的具体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