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后现代视域下的“莫斯科书写”——以《从莫斯科到彼图什基》与《夏伯阳与虚空》为例
【6h】

后现代视域下的“莫斯科书写”——以《从莫斯科到彼图什基》与《夏伯阳与虚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俄罗斯后现代文学

(二)《从莫斯科到彼图什基》和《夏伯阳与虚空》的研究情况综述

(三)莫斯科题材及莫斯科文本的研究情况

(四)本论文创新之处

一、 代后现文学中的莫斯科

(一)莫斯科与彼图什基的对立

(二)现实空间与非现实空间交错碰撞之下的莫斯科

二、后现代视域下的莫斯科城市空间

(一)克里姆林宫——权力的宫殿

(二)疯人院——精神的监狱

(三)广场与花园——灵魂的轮回场

(四)火车与车厢——隐喻性的异质空间

三、莫斯科城市空间中的人物形象体系

(一)城市的游荡者——维涅奇卡

(二)存在的难民—— 彼得·虚空

四、后现代空间迷失下的身份和精神信仰的迷失

(一)后现代的空间迷失状态

(二)待嫁新娘——俄罗斯的身份迷失

(三)俄罗斯民族精神信仰的迷失状态

结语:后现代视域下的“莫斯科书写”在俄罗斯文学中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俄罗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韦涅季克特·叶罗费耶夫的《从莫斯科到彼图什基什基》被称作“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维克多·佩列文的《夏伯阳与虚空》更是俄罗斯后现代主义的经典。两部小说均以莫斯科和与莫斯科相对应的空间为背景,后现代中的莫斯科既是主人公们时空旅行或精神旅行的起点又是其逃脱不掉的终点。本论文以这两部代表作为例,从后现代文学中莫斯科、及其城市空间、人物形象和后现代空间迷失下的身份与精神信仰的迷失这四方面来探析后现代视域下的“莫斯科书写”,进而呈现出作者对当代俄罗斯命运和精神归属问题的思考。
  除了绪论和结语本论文共分为四章,四章皆为重点论述内容。绪论部分介绍了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和发展阶段,《从莫斯科到彼图什基》和《夏伯阳与虚空》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莫斯科题材及莫斯科文本研究情况,以及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分析了后现代文学中的莫斯科,并通过“莫斯科与彼图什基的对立”与“现实空间与非现实空间交错碰撞之下的莫斯科”两个视角进行阐释。从叶罗费耶夫笔下的莫斯科与彼图什基的相互对立中,可以看到后现代文学中的莫斯科这座城市已经完全退却了它“第三罗马”的神圣气质,彻底沦为人人意欲逃离的大墓地。而透过量子力学和量子心理学的视角,佩列文小说中莫斯科的现实空间和非现实空间的交错碰撞,也无不体现着这个时空错乱的意识中的城市的迷宫性。
  第二章论述了后现代文学中莫斯科特定的城市空间及其所蕴含的特殊含义。在叶罗费耶夫和佩列文笔下,莫斯科的城市空间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物理空间和故事发生的背景,还承载着作家对苏联一元意识形态和极权政治,人的个体价值和世界的存在等的深度思考。克里姆林宫、疯人院、广场与花园、车站与车厢俨然成为了权力的宫殿、精神的监狱、灵魂的轮回场和隐喻性的异质空间的象征。
  第三章总结后现代视域下的莫斯科城市空间中的人物形象系统。本论文从本雅明的城市游荡者的视角出发,将维涅奇卡定义为后苏联时期的莫斯科这座城市的游荡者。又从德勒兹的游牧者与游牧空间理论的角度,对郑永旺先生提出的彼得·虚空的存在的难民的身份内涵进行更深一步的阐释。从都市的游荡者—维涅奇卡和存在的难民—彼得·虚空身上,我们可以感知到苏联时期和苏联解体后的莫斯科的物质与精神世界,以及他们身上蕴含着独有的存在意义与时代特征。
  第四章首先通过“混沌场”中的维涅奇卡和“超空间”中彼得·虚空展现了后现代的空间迷失状态;之后,又从“文化旅行中的身份反思”和“俄罗斯与东西方炼金术式的联姻”两个方面分析了俄罗斯的身份迷失状态;最后基于以上两点阐释了俄罗斯民族精神信仰的迷失,及其所呈现的后现代人荒诞、迷乱的生存状态和世纪迷惘。
  结语部分主要总结了后现代视域下的“莫斯科书写”在俄罗斯文学中的价值和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