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苏武慢》考论
【6h】

《苏武慢》考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本选题的研究价值

(二)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一、《苏武慢》词调溯源

(一)《苏武慢》调名探源

(二)《苏武慢》词产生于何时

(三)《苏武慢》异名阐释

二、《苏武慢》词调体制

(一)《苏武慢》词的格律

(二)《苏武慢》词的句法

(三)《苏武慢》词的章法

(四)《苏武慢》词的声情

三、宋代《苏武慢》

(一)宋代《苏武慢》作者及创作

(二)宋代《苏武慢》主题内容

(三)宋代《苏武慢》艺术风格及成因

四、元代《苏武慢》

(一)元代《苏武慢》作者及创作

(二)元代《苏武慢》内容题材的新变

(三)元代《苏武慢》艺术风格及成因

五、明清时期《苏武慢》

(一)明清时期《苏武慢》作者及创作

(二)明清时期《苏武慢》内容题材及艺术风格的流变

结语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苏武慢》调是词坛上的众多长调之一,虽不及翘楚,但由于其独特的魅力,使该调成为词坛较具特色的词调之一。《苏武慢》调名的来源始发于苏武牧羊的故事,由教坊曲《牧羊怨》转宋衍化而来。其词作最早填制起于宋南渡时期。有异名词调6种,与《过秦楼》同调,在《苏武令》基础上增加篇幅、更改句式而形成。《苏武慢》以陆游的《苏武慢》为正体,别体体式实有十种之多,是格律谨严的调体。句式上以三、四、五、六、七字句为主,兼有参差不齐与灵活多变句式。章法上能够突破格律限制,形式多样。声情上总体呈现惆怅沉郁、缠绵哀婉,但又不失清幽绵邈。用韵上,多仄声韵,一韵到底。宋南渡时期是《苏武慢》调创作的萌芽期,参与创作的词人较少且作品数量也不多。但在题材上兼具羁旅、咏怀、报国、思妇、交游题材词,南渡词作代表性题材皆有涉猎;呈现出清婉娴雅、凄婉感伤和慷慨激昂之风韵。元代是其蓬勃发展期,作家队伍与身份出现扩大趋势,内容和风格上受全真道教的影响较宋之时发生了新变。题材上以隐逸、修仙为主;词风上多呈清雅自然和高洁质朴之风。明代是其成熟鼎盛期,不仅参与创作的词人和作品数量显著上升,而且内容题材与风格也更丰富多样。题材上以咏怀、隐逸、论道、闲适为主,囊括十三种题材;呈现出刚健豪放、闲雅潇洒、平白浅近和沉郁凄凉多样化的风格特征。清代是《苏武慢》调在文学史上的创作尾声时期,参与填制的词人数量和词作数量大量减少,题材与风格样式也随之减少。但清《苏武慢》词却取得了较高成就,题材上不仅有继承明代占据统帅地位的咏怀词,而且出现了闺情与羁旅题材,总体呈现出凄凉之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