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证券分析师跟进行为对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选择的影响研究
【6h】

证券分析师跟进行为对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选择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证券分析师跟进行为产生的经济后果

1.2.2 盈余管理及其影响因素

1.2.3 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选择的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结构

1.3.1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2 本文结构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证券分析师跟进行为对盈余管理选择的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的提出

2.1 证券分析师跟进行为的相关理论

2.1.1 证券分析师及其跟进行为

2.1.2 我国证券分析师的发展历程

2.1.3 证券分析师的主要市场行为

2.2 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

2.2.1 盈余管理概述

2.2.2 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选择变化的原因分析

2.3 分析师跟进行为对盈余管理选择影响的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的提出

2.3.1 分析师跟进行为对盈余管理选择影响的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的提出

2.3.2 终极控制人性质分类下研究假设的提出

第3章 证券分析师跟进行为对盈余管理选择影响的实证研究设计

3.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3.2 分析师跟进行为与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计量

3.3 变量定义

3.3.1 内生变量

3.3.2 控制变量

3.3.3 工具变量

3.4 联立方程组模型的构建

第4章 证券分析师跟进行为对盈余管理选择影响的实证结果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4.2 相关性分析

4.3 回归分析

4.3.1 全样本回归分析

4.3.2 保盈动机子样本检验

4.3.3 终极控股人性质分类检验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作为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力量,证券分析师在资本市场上扮演着双重角色的功能已然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认可:一是解析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媒介力量;二是制约管理层行为的外部监督者。基于盈余管理的资本市场动机,Burgstahler(1997)研究表明美国上市公司具有为了减少盈余、避免亏损、迎合分析师盈利预测而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此后学者陆续探究了分析师跟进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一方面,有学者研究证明分析师跟进对盈余管理存在监管效应;另一方面,有学者研究表明分析师跟进对盈余管理存在压力效应,但是这些研究的视角还是聚焦于应计盈余管理。事实上,盈余管理行为还包括隐蔽性更强、对公司内在价值危害更大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因此随着我国监管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管理层对不同盈余管理下成本与收益的权衡,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研究分析师跟进行为对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2004-2011年间9193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联立方程组、使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来考察分析师跟进行为与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对有保盈动机公司的子样本进行回归检验得到了与全样本一致的结论,此外通过进一步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性质考察了分析师跟进行为对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选择的影响。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有:(1)基于监督效应,分析师跟进人数越多,管理层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越少;(2)基于压力效应,分析师跟进人数越多,管理层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越多;即分析师跟进人数越多,管理层更青睐使用应计盈余管理来代替真实盈余管理;(3)分析师跟进人数越多,上市公司的整体盈余管理行为越少。(4)与国有控股公司相比,分析师跟进人数越多对非国有控股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抑制作用更强,对应计盈余管理的替换作用更大。
  最后根据本文的结论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完善分析师跟进的相关法律及加强政府部门对分析师的监管,从而有助于分析师更有效地发挥其外部监管作用、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运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