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美高校篮球赛事运行模式的比较分析
【6h】

中美高校篮球赛事运行模式的比较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3 文献综述

1.3.1 美国高校竞技体育运行模式状况的研究

1.3.2 关于我国高校竞技体育运行模式

1.4 相关概念

1.4.1 运行模式概念的界定

1.4.2 高校竞技体育概念的界定

1.4.3 NCAA简介

第二章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案例分析法

2.2.3 逻辑分析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比较研究法

2.3 研究内容

2.3.1 研究思路

2.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美国Ⅰ级高校男子篮球联赛运行模式

3.1.1 准备阶段

3.1.2 比赛阶段

3.1.3 总结阶段

3.2 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运行模式

3.2.1 准备阶段

3.2.2 比赛阶段

3.2.3 总结阶段

3.3 中美高校篮球赛事运行模式的比较

3.3.1 准备阶段的比较

3.3.2 比赛阶段的比较

3.3.3 总结阶段的比较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学术活动及获奖情况简介

展开▼

摘要

高校篮球赛事一直是体育事业发展中备受关注的焦点与热点问题。我国高校开展篮球赛事的十几年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分析和理论研究,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形成了一定的成功模式和经验,高校篮球赛事的运行模式也创新了许多思路。然而,与有着近百年历史的美国高校篮球赛事比较起来,我们还是呈现出了多方面的不成熟与差距。因此,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与其他体育强国存在的差距。随着打造体育强国奋斗目标的提出,对高校篮球赛事来说,无疑又是一次获得巨大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新的挑战。所以,通过研究美国与中国高校篮球赛事的运行模式对于我国高校篮球运动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与借鉴意义。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比较研究法,通过对美国与我国高校篮球赛事在准备阶段、比赛阶段和总结阶段的比较研究,来探讨美国与我国高校篮球赛事的规律特征,以期对高校篮球赛事的发展提供借鉴。本研究的结论如下:
  1.美国大学生体育联盟(NCAA)规定了学生运动员参加训练的标准,学分是衡量学生运动员参赛资格的唯一标准,在录取学生运动员上更看重学习成绩;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对于学生运动员的训练标准没有具体的规范要求,衡量学生运动员参赛资格的标准主要是年龄、学籍以及运动经历等方面,在录取学生运动员上更看重体育成绩。
  2.美国大学篮球赛事的竞赛办法与竞赛规则较我国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发学生运动员的身心潜能;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较美国能够更好地选拔与管理竞赛裁判队伍。
  3.美国大学篮球比赛分为季前赛、常规赛和总决赛,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分为预选赛、常规赛和总决赛。美国大学篮球比赛中季前赛的竞赛成绩与常规赛和总决赛没有直接关系,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三个阶段的竞赛成绩相互影响。
  4.美国大学篮球联赛在赞助方面获得的资金支持高于中国;在合作媒体方面,与美国大学篮球联赛合作的转播媒体更具竞争性;
  5.美国大学篮球赛事的经济收益主要来源于电视转播费用、企业赞助和门票收入,所获资金对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与强劲的动力;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主要的经费来源于合作伙伴的广告赞助费用和学校拨款,所获资金仅够自我支撑。

著录项

  • 作者

    王永森;

  •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北大学;
  • 学科 体育人文社会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家鸣;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841.073;
  • 关键词

    高等院校; 篮球赛事; 裁判队伍; 资金管理;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