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低浓度浸出液非皂化--非平衡萃取富集过程研究
【6h】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低浓度浸出液非皂化--非平衡萃取富集过程研究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绪论

1.1离子吸附型稀土资源概述

1.1.1稀土资源概述

1.1.2离子型稀土元素赋存状态

1.1.3浸取原理及工艺研究进展

1.2.1浸出液特性及除杂进展

1.2.2浸出液富集稀土研究现状

1.2.3浸出液绿色提取工艺发展趋势

1.3离心萃取设备研究进展

1.4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思路

1.5.1研究内容

1.5.2创新点

第2章试验过程及分析方法

2.1试验原料及仪器装置

2.2试验方法

2.3分析方法

第3章非皂化萃取稀土基础规律及过程研究

3.1引言

3.2 HEH(EHP)/HDEHP萃取机理

3.3逆流萃取计算理论基础

3.4平衡酸度对稀土萃取分配比的影响

3.4.1 HEH(EHP)萃取稀土分配比

3.4.2 HDEHP萃取稀土分配比

3.4.3稀土浓度与平衡酸度的关系

3.5 HEH(EHP)—步萃耳又夫见律研究

3.6 HEH(EHP)/HDEHP分步萃马又夫见律研究

3.6.1 HEH(EHP)萃取中重稀土规律研究

3.6.2 HDEHP萃取轻稀土规律研究

3.7本章小结

第4章非平衡萃取动力学及杂质行为研究

4.1引言

4.2试验部分

4.2.1试验试剂组成分析

4.2.2离心萃取器堰板选择

4.2.3数据处理

4.3 HEH(EHP)萃取Nd-Al动力学研究

4.3.1萃取动力学-恒界面池法

4.3.2萃取动力学-高速搅拌法

4.4稀土及铁铝杂质非平衡萃取行为研究

4.4.1反应时间对稀土及杂质萃取行为研究

4.4.2搅拌强度对稀土及杂质萃取行为研究

4.4.3流比对稀土及杂质萃取行为研究

4.4.4 Al浓度对稀土及杂质萃取行为研究

4.5本章小结

第5章HEH(EHP)离心萃取富集稀土技术研究

5.2试验部分

5.3离心萃取-反萃过程及传质规律研究

5.3.1离心萃取过程及传质规律研究

5.3.2离心反萃动力学及传质规律研究

5.4空白有机洗涤试验研究

5.5萃余液循环浸矿试验研究

5.6工业试验结果

5.7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因其富含价值高、稀缺的中重稀土元素,是我国具有绝对优势的战略资源。离子型稀土原矿品位很低,稀土主要以离子态形式吸附在粘土矿物中,无法通过选矿富集,当前工业上主要采用硫酸铵等盐溶液浸出得到的低浓度稀土浸出液,然后采用碳酸氢铵或草酸沉淀工艺富集回收稀土。但生产过程中存在氨氮污染、工艺流程复杂(需除杂、沉淀、陈化、压滤、焙烧等工序)、稀土收率低(除杂、沉淀过程稀土损失10%左右)以及含放射性废渣难处置等问题。为了从源头上解决上述问题,黄小卫教授课题组提出了镁/钙盐浸取—新型离心萃取富集回收稀土的新思路,研发出离子型稀土矿绿色高效提取新工艺。本文是新工艺的一部分工作,主要开展了低浓度稀土浸出液的萃取富集过程的基础研究,首先研究建立了萃余液中萃取剂含量快速检测方法;系统研究了HEH(EHP)(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HDEHP(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对不同稀土元素的萃取热力学行为和规律,稀土与铁、铝等杂质的萃取动力学规律、模型和行为走向;以及开展了HEH(EHP)一步离心萃取和HEH(EHP)/HDEHP分步萃取富集稀土工艺的研究,最后进行了工业试验验证,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为了实现萃余液萃取剂含量的快速检测,采用硝酸+高氯酸分解处理萃余液中的萃取剂,将有机磷消解变为无机正磷酸盐,从而进行ICP-AES直接测试。结果表明在样品酸度小于5%且稀土元素浓度小于30mg/L时,该方法磷元素的测试检出限达到0.06mg/L,加标回收率达到97.5-103%,测试标准偏差在5%以内,显著提升了有机磷含量的分析速度以及测量精度,为废水中磷类萃取剂含量测试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2、通过研究HEH(EHP)、HDEHP对不同稀土元素的萃取热力学行为和规律,获得了稀土浓度与萃取体系平衡酸度的关系;基于串级萃取理论,采用MESH方程对多级逆流萃取过程进行拟合,获得了稀土浓度(REO)、萃取级数与萃取率的定量关系,并得到不同萃取级数(1-4级)下HEH(EHP)一步萃取稀土的极限浓度,为HEH(EHP)一步萃取和HEH(EHP)/HDEHP分步萃取的工艺路线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3、基于酸性磷类萃取剂的特点和浸出液特性,采用HEH(EHP)/HDEHP分步萃取的方式对高浓度稀土溶液进行富集回收,研究了萃取剂浓度、相比、萃取级数等对稀土萃取率的影响规律,绘制出稀土萃取和反萃过程中的McCabe-Thiele等温图,并进行多级逆流萃取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稀土总萃取率达到99%以上,且反萃效果较好,经过分步萃取和反萃,得到200g/L的氯化轻稀土和240g/L氯化中重稀土料液,轻、重稀土实现预分组,解决了HEH(EHP)对轻稀土萃取率低、HDEHP对中重稀土反萃难的问题,稀土得到高效富集回收。 4、通过对Nd和Al的动力学研究,确定可利用稀土与杂质萃取动力学差异,实现萃取过程中杂质的“非平衡萃取分离”。其中在恒界面池体系下,Nd和Al萃取传质控速步骤为扩散控制,表观活化能分别为6.32kJ/mol和13.88kJ/mol,且萃取反应易于在两相界面上进行。在高速离心体系消除扩散的影响下,Al受界面化学反应控制且传质速率远慢于Nd,Nd和Al在硫酸体系下主要以Nd(H2O)8SO4+和Al(H2O)5SO4+形态存在,内层配位水的交换速率慢导致铝萃取速率慢。当Nd和Al两种元素同时存在时,由于HEH(EHP)-Nd配合物的空间位阻大,解离速度慢,增大了两者的分离系数,混合时间50s内,Nd/Al分离系数3>50。采用实际料液混合时间50s内,Al的萃取率都小于1.5%,Fe的的萃取速率也比稀土慢,萃取率从100%降低至20%,而稀土的萃取率基本不受影响,实现了萃取过程中稀土与杂质的有效分离。 5、依据离心体系下的混合传质及分相原理,采用离心萃取器对0.43g/L低浓度稀土进行了HEH(EHP)离心萃取富集回收研究,非皂化条件下稀土被萃取到有机相中浓度达到17g/L,总稀土萃取率达到98%以上,中重稀土回收率达到99.5%以上。离心萃取试验表明,稀土元素的萃取顺序为正序萃取,且存在明显的四分组效应: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在278-313K温度范围内,ΔGθ<0,ΔHθ>0,ΔSθ>0,稀土离心萃取反应是一个吸热熵增加的过程,升温有利于萃取反应的正向进行。反萃试验发现混合时间和反萃相比是影响稀土离心反萃的关键因素,通过降低流速和水相回流,稀土单级反萃率达到77%以上。经过三级逆流反萃,稀土反萃率达到96.7%。 6、以离子型稀土矿浸出得到的低浓度稀土浸出液(REO浓度0.2-0.5g/L)为原料,开展了HEH(EHP)离心萃取富集回收稀土的工业试验,流通量42-50m3/h,相比A/O=20/1-50/1之间,均能得到较好的混合分相效果,经过三级逆流萃取和三级逆流反萃,稀土回收率达到98%以上,反萃氯化稀土达到230g/L以上,同时杂质Fe2O3、Al2O3和SO42-含量分别降至0.01%、0.5%和0.05%以下,质量满足稀土分离厂对原料的要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AI论文写作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