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硅胶与羊膜植入对青光眼滤过术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6h】

硅胶与羊膜植入对青光眼滤过术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影响青光眼滤过术后瘢痕形成因素及羊膜和硅胶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应用

展开▼

摘要

本文研究目的:利用动物实验,探讨硅胶、羊膜对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区瘢痕形成的影响,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小梁切除联合硅胶、羊膜植入术后硅胶、羊膜影响滤过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eta-FibroblasticGrowthFactor,bFGF)表达的阳性细胞情况,来推测硅胶、羊膜对影响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区瘢痕形成的作用机理,同时可以对二者的疗效进行对比。 研究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白色塔兔24只(48眼),雌雄兼备,体重1.5-2.5kg,应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依据不同时间(第3、5、7、14天)将动物随机分为4个区组,每组6只(12眼),每一区组中有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眼,4个处理组分别于全麻下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A)、小梁切除术联合硅胶植入(B)、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C)、单纯小梁切除术(D),其中,A、B为两个实验组,C组作为阳性对照组,D组作为空白对照组;观察手术前及手术后第1、2、3、5、7、14天眼压变化情况和手术后第3、5、7、14天滤过泡形成情况。并对不同处理组于手术后第3、5、7、14天处死实验兔摘除眼球,切取手术区8mm×8mm范围组织,应用石蜡切片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技术,观察手术后第3、5、7、14天滤过区组织内bFGF所表达的阳性细胞及阳性物质情况,同时对每一组滤过区组织均做H-E染色,常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成纤维细胞形成情况。综合观察结果,判断羊膜与硅胶对滤过区瘢痕形成的影响。 研究结果:D组在第3天就可以在滤过区看到有大量bFGF表达的阳性细胞及bFGF物质的表达,光镜下见到少量成纤维细胞增殖,在第5天逐渐增多,到第7天达到高峰,成纤维细胞增殖亦增多,到第14天所表达的阳性细胞及阳性物质明显减少,已见不到成纤维细胞增殖,完全被纤维组织取代。而阳性表达产物密集于与巩膜交界处区域或散在于细胞之间的滤过区内。在这些疏密不等的阳性表达产物当中或周围区域内,发现有胞膜边缘染成棕黄色的阳性细胞,这些细胞呈圆形,胞体大,胞浆丰富,说明这些细胞具有较强的合成和分泌bFGF能力。而C组和两个实验组A、B均可以看到:于第3、5、7、14天的滤过区组织bFGF表达的阳性细胞及阳性物质均极少见,成纤维细胞亦较少。手术后眼压较平稳,且均较手术前略低。 研究结论: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的滤过区存在着大量的生长因子的表达,bFGF是其中含量较多的因子之一,它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滤过区的瘢痕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硅胶和羊膜的植入,不仅可以使巩膜层间始终保持有一个潜在的腔隙,这个腔隙通过小梁切除口与前房沟通,房水不断的流入这个腔隙,并通过植入物的四周不断流向其周围的结膜下组织,使滤过泡易形成,抑制了滤过区巩膜瓣下bFGF的表达,从而实现硅胶和羊膜对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的滤过区瘢痕形成起到抑制作用的目的,保证房水的顺畅流通,以降低眼压,最终提高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