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MMP-9、TGF-β1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重构及斑块易损性之间的关系
【6h】

MMP-9、TGF-β1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重构及斑块易损性之间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MMP-9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

摘要

本文研究目的:评估炎症状态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粥样斑块的形成、发展和破裂过程中的局部表达及相关关系。 研究方法:从64例尸检标本中获得64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标本,检查了左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将其分为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病例的“致死”动脉(35例)和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死病例的“非致死”动脉(29例)两组。应用HE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及电脑软件分析系统,分析其血管重构类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来检测巨噬细胞(CD68+)、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析其斑块的稳定性。同样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在炎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核因子-kappaB)情况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冠状动脉局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研究结果:发现虽然同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例,且参考正常血管截面积无明显差别(P>0.05),但致死组和非致死组相比有更大的血管面积(20.71±4.60mm2Vs13.10±3.89mm2,P<0.01)及更大的斑块面积(11.39±3.64mm2Vs4.52±0.91mm2,P<0.01)。积极重构(狭窄处血管截面积/参考正常血管截面积大于105﹪)出现在致死组比非致死组更频繁(27/35,77﹪Vs9/29,31﹪)。相反的,稳定斑块出现在非致死组比致死组更频繁(17/29,59﹪Vs11/35,31﹪)。MMP-9的表达在致死组明显高于非致死组(P<0.01),但TGF-β1的表达则相反,在致死组比非致死组低(P<0.05),两者之间呈负相关(r=-0.332,P=0.034)。NF-κB的表达在两组中明显不同,致死组明显高于非致死组(P<0.001)。而MCP-1的表达则没有差别(P>0.05)。 研究结论: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死亡的血管通常比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死亡的血管倾向于有更大的管腔和更大的斑块,更容易出现积极重构(管腔扩大),斑块也更趋于不稳定。巨噬细胞数更多,而平滑肌细胞数较少。MMP-9和NF-κB的表达更强,但TGF-β1的表达更弱。这说明,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例来说,虽然都会出现炎症反应(MCP-1的表达没有差别)造成巨噬细胞数增多,但由于NF-κB的调节作用强弱不同,使巨噬细胞的增加幅度不同,局部MMP-9和TGF-β1表达强度不同,进而斑块的稳定性不同,最终导致病变的结局不同。因此,特异性的抑制MMP-9的表达,或上调TGF-β1的表达或许可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死亡的危险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