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某省新农合受益公平性分析
【6h】

某省新农合受益公平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政策建议

结论

创新点

缺陷与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受益公平性及测量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本文以不同收入人群的受益公平性为核心,研究分析新农合制度中参合农民受益程度及在人群中的分布;运用公平性理论与方法,从中找出影响不公平的原因及制约因素,为改善新农合的受益公平性和促进新农合目标的实现提供政策依据,也为某省新农合工作进一步持续、有效的开展提供参考。 方法:运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库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运用收入五分组法、集中指数与集中曲线法、贫困测量法、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等方法进行受益公平性分析。 结果:1、尽管87.9﹪的农村居民被新农合所覆盖;但人均筹资水平为50元,仅占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1.16﹪;2、新农合整体受益面较小,总受益率为1.56﹪;补偿比为13.49﹪,低于全国23.2﹪的平均水平:3、不同收入组自付住院医疗费用占家庭年均收入的比重在16.26-65.49﹪之间,低收入家庭这一比重最高:4、不同收入组受益程度有所不同,高收入组从新农合受益最大,即从新农合中获得的实际补偿费用为1196.94元是低收入组的6.5倍;不同收入组的受益存在着不公平性(住院补偿费用的集中指数为0.158);5、平均自付住院费用占家庭年均收入的比重为33.03﹪,新农合补偿后仅降低约4.5个百分点;6、FGT加权贫困距指数的基线水平为0.1346,新农合补偿前该指数为3.75555,说明贫困人口间的差异迅速增加;而新农合补偿后该值变为0.1387,提示新农合补偿后贫困人口间的差异有所缩小,但要高于基线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新农合对贫困人口的补偿也存在着不公平,即贫困人口之间从新农合中受益存在着不公平。 讨论:新农合受益存在着垂直不公平,高收入人群从中受益最大:新农合对低收入人群的筹资保护作用有限,补偿后负担最重的人群仍然是低收入人群:新农合对缩小贫困人口之间收入差距的能力有限。 1、通过新农合制度设计,适当提高筹资水平,降低低收入人群共付率。通过新农合制度设计,适当调整现有的新农合补偿模式,可以优先考虑低收入人群,要适当扩大筹资渠道,提高人群筹资水平,降低低收入人群的利用卫生服务共付率,促进低收入人群卫生服务可及性,改变低收入人群受益水平低的状况,提高低收入人群的受益程度,减轻新农合的受益不公平程度。 2、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增强对低收入人群的筹资保护作用。新农合制度对低收入人群的筹资保护作用非常有限,单纯依靠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低收入人群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因此,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建立以新农合为主体、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为延伸、医疗救助制度为托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3、关注贫困人口,促进贫困人口间的受益公平性;重点关注处于贫困边缘的低收入人群。政府应将新农合与医疗救助进行有效衔接,使之达到对贫困人口的双重保障的作用,切实提高使贫困人口的受益水平。缩小贫困人口间的差距,减少贫困人口间的不公平;重点关注处于贫困边缘的低收入人群。 4、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是从源头上改善受益公平性的前提条件。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帮助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缩小人群间的收入差距,是从根本上改善新农合受益公平性的前提条件。提高其支付自付医疗费用的能力,促进低收入人群对卫生服务的利用,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新农合受益不公平。 结论:本文将贫困测量方法和集中曲线法应用于新农合受益公平性研究,发现高收入人群从中受益最大,新农合受益存在着垂直不公平;在贫困人口内部也存在着受益的垂直不公平,而新农合对缩小贫困人口之间收入差距的能力有限;提示新农合对中低收入家庭医疗负担的减轻能力更加有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