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苯丙酸诺龙治疗大鼠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实验研究
【6h】

苯丙酸诺龙治疗大鼠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2、实验方法

3、观察指标

4、统计学分析

结果

3.1、大体观察

3.2、疼痛行为学检查

3.3、血清P物质检测

3.4、胫骨Ca2+平均浓度检测

讨论

1、关于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

2、关于苯丙酸诺龙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对于急性骨萎缩等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症候群,临床上尚缺乏有效地治疗手段。本研究旨在评估苯丙酸诺龙对大鼠CRPS模型的镇痛效果,同时简要探讨苯丙酸诺龙的镇痛机制,为临床应用苯丙酸诺龙治疗急性骨萎缩等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SD大鼠48只,雌雄各半,体重(265±10)g左右。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B、C、D组大鼠麻醉后,用内径5.0mm圆型橡胶环套扎于大鼠右后肢踝关节上方1.5cm处,3小时后剪断橡皮环,制造大鼠CRPS模型。A组为假手术组,大鼠麻醉后,在右后肢踝关节上方1.5cm处套扎一对肢体不产生压力的大内径橡胶圈,3小时后剪断。B组动物给予灭菌注射用水1ml,隔日一次腹腔注射,至术后第21天。C组动物给予鲑鱼降钙素2IU/Kg,隔日一次腹腔注射,至术后第21天。D组动物给予苯丙酸诺龙5mg/Kg,隔日一次腹腔注射,至术后第21天。造模后在1天、3天、7天、14天及21天等观察点行大体观察、疼痛行为学检查、血清P物质检测及骨密度检测。通过以上指标评估苯丙酸诺龙对大鼠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模型的镇痛作用及相关机制。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统计,以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表明两组之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大体观察:造模后,除A组以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出现跛行步态,行走时右后肢离地等保护行为。观察至术后第3周,C组和D组上述症状逐渐缓解。B组动物上述症状持续出现,后期右后肢足部皮毛部分脱落,足底部皮肤干燥脱屑;
   2、自发痛:于造模后1天进行自发痛检测,B、C、D组自发痛症状显著重于A组(p<0.05);
   3、机械诱发痛:从造模第7天起,C组和D组疼痛阈值显著高于B组(p<0.05),到第21天时,两治疗组疼痛阈值与A组无显著差异。各观察点D组与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4、热痛敏测试:在造模7天后,C组和D组缩爪潜伏期显著大于B组(p<0.05),但始终小于A组。各观察点D组与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5、P物质检测:在造模7天后,C组和D组的血清P物质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但始终高于A组。各观察点D组与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6、胫骨Ca2+平均浓度检测:在造模后第21天,B组右胫骨远端Ca2+平均密度显著低于A组(p<0.05)。而A、C、D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1、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CRPS的病理生理过程,且造模过程操作简单,为CRPS的实验研究提供了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2、在造模后第1、2、3周各观察点,苯丙酸诺龙可以显著改善实验动物的疼痛行为学指数,并降低P物质表达;
   3、苯丙酸诺龙可以增加实验动物患肢局部的骨密度和肌肉强度,有预防CRPS向中晚期发展的作用。
   综合以上,本实验发现苯丙酸诺龙对缺血再灌注CRPS大鼠模型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苯丙酸诺龙的同化作用有关。这为其在急性骨萎缩等CRPSⅠ型疼痛症候群中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