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布拉氏酵母菌对肝硬化模型大鼠的影响
【6h】

布拉氏酵母菌对肝硬化模型大鼠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1、实验动物

2、菌种

3、主要试剂及药品

4、仪器及耗材

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肝脏功能受损,可通过肠一肝轴改变胆汁的分泌、减少肠道的血供和蠕动等因素,导致肠道黏膜的破坏和肠道菌群失衡[1'2],改变的肠道菌群进一步促使严重肝损伤后并发症的发生,如由细菌易位和内毒素易位引发的继发性细菌感染和败血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肝病患者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其程度与肝病的严重性相关[3]。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给予布拉酵母菌灌胃,观察和研究其体重变化、肝损伤程度、血浆内毒素和肠道微生态变化,为布拉氏酵母菌预防和治疗肝硬化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正常Wistar大鼠为同系对照,将5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Z组),模型组(M组),益生菌预防组(W组)和治疗组(Y组)。M组,Y组,W组以0.5ml/100g剂量皮下多点注射50%四氯化碳的色拉油溶液,每周注射2次,同时以10%乙醇溶液为其唯一饮用水源;体重降低大于或等于10g以上时,暂停给药,并改用自来水为饮用水源,直到称量体重恢复到下降少于10g后继续上述方案,制模周期为14周[4]。W组每日灌胃1次,每次灌胃0.5×108CFU/ML布拉氏酵母菌制剂,一直到实验结束。在制模结束后,Y组也要每日灌胃1次,每次灌胃0.5×108CFU/ML布拉氏酵母菌制剂。时间4周。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同等的生理盐水灌胃。实验过程中观察正常组、模型组和预防组大鼠的毛色,精神状态等生活习性。实验结束后检查血清中ALT、AST、ALB、MDA等肝功能指标,检测血浆中内毒素含量,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检测大鼠肠道菌群情况。
   结果:
   给予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硬化模型大鼠灌胃布拉氏酵母菌4周,结果显示:正常组(0.052±0.005)、预防组(0.058±0.028)和治疗组(0.23±0.027)大鼠血浆中的内毒素明显低于模型组(0.31±0.039)(p<0.05)。预防组和正常组大鼠血浆内毒素含量有区别,但是没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发现正常组大鼠肠道菌群数量明显好于模型组,肝硬化大鼠肠道菌群失衡。而治疗组介于预防组和模型组之间。
   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对于改善肝硬化模型大鼠肠道菌群情况,减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重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