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延伸与应用设想
【6h】

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延伸与应用设想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说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1绪论

1.1选题目的及依据

1.2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国外内部控制研究动态

1.2.2国内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1.3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及其动因分析

2.1与管理同时诞生:萌芽期——内部牵制

2.2企业管理的产物:发展期——内部控制

2.3内部控制与管理一起迅速成长:成熟期——内部控制结构

2.4与管理的进一步融合:内部控制的完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2.5内部控制的最新发展

2.5.1 COCO报告

2.5.2 Basel报告

2.6本章小结

3我国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3.1我国内部控制理论与COSO报告的比较研究

3.2我国内部控制的不足

3.3本章小结

4对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要素理解的延伸

4.1对控制环境要素理解的延伸

4.1.1公司治理结构应置入控制环境中

4.1.2重视职能委员会对董事会职能的强化作用

4.1.3注重控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4.2对风险评估要素理解的延伸

4.2.1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的互动关系

4.2.2风险评估的起点应是工作目标

4.2.3应建立系统的风险管理体制

4.3对控制活动要素理解的延伸

4.3.1控制活动涵义

4.3.2关注管理控制活动

4.4对信息与沟通要素理解的延伸

4.4.1信息与沟通涵义

4.4.2沟通恰当的信息

4.4.3恰当的信息沟通渠道

4.5对监控要素理解的延伸

4.5.1适合我国企业的审计组织形式

4.5.2内部审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5.3内部审计新的研究重点——控制自我评估

4.6本章小结

5 COSO框架在上市公司中的运用设想

5.1设计总体思路

5.2控制环境

5.3风险评估

5.4控制活动

5.5信息与沟通

5.6监控

5.7本章小结

结 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 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需求的不断更新,内部控制理论有了极大进步.1992年,美国Treadway委员会下属的赞助委员会提出的专题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标志内部控制理论进入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但中国由于多方面原因,在内控理论研究上相对落后,整体上仍停留在内部控制结构论阶段,实务界的认识则更显落后.在内部控制对企业的作用日益重要的今天,加快中国内控理论研究的步伐并以此指导实务界的工作成为当务之急.但是,我们在学习先进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时,不应盲目照搬,而应结合中国实际理解延伸并活学活用,才能有助于中国内控理论的发展.该文正是从此点出发加以论述的.该文整体上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选题目的及依据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内容.第二部分回顾了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其发展的动因,创造性地提出经济的发展、管理的需要才是内部控制发展的根本动因.第三部分是中国内部控制现状部分,该文改变过去平铺直叙的方法,从中国内控理论与COSO报告的差异分析入手,进而针对该文所能解决的问题,指出中国内控理论的不足.第四部分对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五要素的理解作了延伸研究,提出应在控制活动周围建立信息与沟通系统,保证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传递恰当的信息的观点,并阐述了控制环境应包括公司治理结构、注重控制环境各个因素的相互联系及中国内部审计组织应采取由董事会及其下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的形式等观点.第五部分以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为指导,结合对其理论的延伸,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内部控制框架设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