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全髋骨水泥型和生物型假体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系统评价
【6h】

全髋骨水泥型和生物型假体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系统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研究方法

2.排除标准

3.资料检索

4.评价方法

结果

1.检索结果

2.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3.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4.Meta分析结果

讨论

1.有效性分析

2.相关研究

3.本研究的特性

4.本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骨水泥型和生物型假体在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时哪个最佳一直存在争议。
   目的: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在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过程中两种假体的疗效差异,为进一步的临床探索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13.01),PubMED(1966-2013.01),EMBASE(1966-2013.01),OVIDMEDLINE(1978-2013.01),CBM数据库(1978-2013.01),CNKI数据库(1980-2013.01),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1989-2013.01)。手工检索《中华骨科杂志》(2012.01-2013.01)等5种中文主要外科杂志。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5.0.25进行Meta分析,各试验组间的异质性检验采用卡方检验,若无异质性(p>0.05),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若有异质性(p≤0.05),则分析异质性的来源,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亚组分析,或不作Meta分析只作描述性分析,若所收集的研究数据不能或不适合进行Meta分析,则只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4个研究,共计333例髋,其中骨水泥组145例、非骨水泥组18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假体相比,翻修率[RR=1.97,95%CI(0.99,3.89)]、术后并发症[RR=1.49,95%CI(0.45,4.93)]、术后Harris评分[WMD=1.87,95%CI(-1.06,4.79)]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并发症亚组分析中,术后感染率[RR=3.00,95%CI(0.51,17.79)]、术后脱位发生率[RR=1.12,95%CI(0.28,4.52)]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松动率[RR=3.47,95%CI(1.05,11.43)]和术后大腿疼痛发生率[RR=0.18,95%CI(0.03,0.98)]均有显著性差异。Harris评分亚组分析中均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现有临床资料显示,骨水泥型假体在全髋关节置换中术后翻修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Harris评分方面与非骨水泥型假体的效果相似,但并发症亚组分析中,骨水泥组术后松动的发生率高于非骨水泥组,而骨水泥组术后大腿疼痛的发生率低于非骨水泥组。Harris评分亚组分析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由于研究质量和样本的局限性,上述结论有待设计严谨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