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3.0T MRI多b值DWI序列在胰腺癌放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初探
【6h】

3.0T MRI多b值DWI序列在胰腺癌放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方法

1.3 图像处理

1.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3.0T MRI多b值DWI序列诊疗胰腺癌的临床应用进展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多b值弥散加权序列成像(DWI)在胰腺癌放射治疗早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及在胰腺癌治疗方案修订中的预评估作用。
  资料与方法:确诊为胰腺癌的患者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43~65岁,中位年龄51岁;其中11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均为腺癌),余12例经临床表现、各种实验室检查及各种影像学检查综合确诊。23例病例中病灶位于胰腺头部18例、胰腺体部4例、胰腺尾部1例。
  病例入组条件为:(1)综合各种方法确诊为胰腺癌;(2)无胰腺外其它部位原发恶性肿瘤史;(3)未接受胰腺肿瘤切除术、化疗及靶向生物治疗;(4)患者知情并同意。
  DWI序列的b值设置分别为0、600、800、1000s/mm2,扫描结束后将原始数据上传至AW-4.5工作站,将不同b值条件下的DWI图利用Functool ADC软件进行数据测量,并分别记录患者各b值条件下初诊时肿块区、肿块邻近区、肿块远离区ADC值。经TOMO放射治疗1月后再利用上述同种方法进行MRI扫描并记录数据。为了更清晰的显示胰腺及胰周解剖结构,更精确的定位肿块区域,将DWI图与ADC图融合。
  两两比较:(1)放疗前:肿块区与肿块邻近区,肿块区与肿块远离区;(2)放疗前、后:肿块区与肿块区;(3)放疗前、后:肿块邻近区与肿块邻近区;(4)放疗前、后:肿块远离区与肿块远离区。
  综合不同b值条件下两两比较的结果及图像质量等因素分析,利用相对ADC值(rADC)挑选出评价胰腺癌放疗疗效的最佳b值。
  结果:胰腺部分-b值分别取600、800、1000s/mm2,放疗前ADC值比较:肿块区与肿块邻近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4、0.376、0.661,P>0.05),肿块区与肿块远离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24、5.564、4.806,P<0.01)。
  放疗前、后ADC值比较:肿块区、肿块邻近区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肿块区:t=10.45、8.612、8.429,P<0.01;肿块邻近区:t=5.785、11.38、14.08,P<0.01);肿块远离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2、1.894、1.997,P>0.05)。
  放疗前、后ADC值变化率:rADC600为(32.42±1.97)%、rADC800为(28.44±2.44)%、rADC1000为(30.27±2.03)%。rADC600与rADC800比较、rADC600与rADC10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70、0.760,P>0.05)。
  综合SNR、CNR、图像质量及rADC值两两比较结果等多种因素考虑,评价胰腺癌放疗疗效的最佳b值为b=600s/mm2。
  肝脏部分-放疗前(ADC600、ADC800、ADC1000分别为1.238±0.213、1.169±0.117、1.063±0.282)与放疗后(ADC600、ADC800、ADC1000分别为1.215±0.292、1.201±0.171、1.119±0.234)比较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DWI作为一种无创的、高敏感性的检查方法,已经应用于多种肿瘤(如脑、前列腺等)的治疗疗效评估。
  在DWI序列上肿块的微观分子结构改变早于其大体形态学变化,本文通过多b值DWI序列多方面探讨放疗前后测量区域的ADC值变化。放疗早期若ADC值无明显变化,则细胞未显著死亡,即治疗无效或未被肿瘤浸润;若ADC值渐进性增加,即随着治疗进行,肿瘤细胞逐渐死亡,表明治疗有效。据此可初步评价胰腺癌放疗早期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继续或更改提供参考。同时该技术可应用于胰腺癌患者整个放疗过程的随访,提供更好的个体化治疗。但由于各种限制性因素,如样本量、ADC值误差、患者身体素质、研究人员主观条件等,相关结论仍需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