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低平牙槽嵴全口义齿修复病例报告分析
【6h】

低平牙槽嵴全口义齿修复病例报告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病例

病例一

病例二

病例三

病例四

病例五

讨论

一、牙列缺失的危害

二、全口义齿的固位与稳定

三、低平牙槽嵴及松软牙槽嵴全口义齿修复的难点分析

四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低平牙槽嵴全口义齿修复分析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应用二次印模开窗减压技术、舌向集中牙合排牙方法及半可调牙合架精细调牙合制作全口义齿,为解决无牙颌特别是低平牙槽嵴患者的义齿修复提供一种修复选择,以达到提高其咀嚼效率,恢复口颌系统功能的目的。
  方法:共选取5例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之间,就诊于大连市口腔医院修复科的无牙颌患者(男1名,女4名,年龄范围67-83岁,平均年龄75.6岁),5例均为低平牙槽嵴患者(依据Atwood和Cawood等牙槽嵴分类法,为Ⅲ-Ⅳ级牙槽嵴,即剩余牙槽嵴的高度及宽度均严重吸收,甚至达到基骨以下),其中合并松软牙槽嵴患者2例;5例病例中有下颌习惯性前伸或下颌不自主抖动症状者3例。所有患者均为使用全口义齿多年,旧义齿不适前来就诊,均能较好配合治疗,全身无系统性疾病,精神状况良好。部分病例选择应用开窗减压印模技术、舌向集中牙合排牙方法及再上半可调牙合架调牙合制作全口义齿,观察其修复效果。
  术前与患者积极交流,要了解其主观要求,既往史,全身及精神状况等情况。经过严格的检查,我们需要了解:
  1.口腔常规检查情况,牙槽嵴是否存在异常,并评估牙槽嵴的吸收程度分级,确定患者口腔黏膜弹性及口内软组织退让情况,明确口颌系统功能及咬合关系等;
  2.颌面部面型是否正常及对称;
  3.颞下颌关节有无疼痛、弹响、张口困难等颞合关节紊乱综合症状;
  4.观察其旧义齿磨耗和破损情况;
  综合以上临床信息,针对患者做出修复方案。
  术中采用二次印模法,选用适合患者颌弓形态的托盘,与红膏和藻酸盐材料制取初印模。灌注石膏模型,初模型填倒凹后采用光固化材料制作个别托盘,打磨抛光后口内试戴,调整基托边缘。取用聚醚橡胶制取终印模,围模,超硬石膏灌注成终模型。在终模型上用光敏材料制作暂基托,确定垂直距离及正中关系,用面弓转移颌位关系,上半可调牙合架,排牙,戴牙一周后复诊调牙合。其中病例1和病例5患者属Ⅳ类松软牙槽嵴,并伴有下颌习惯性前伸及下颌不自主震颤,为避免取模材料压迫其牙槽嵴致模型失真,采用开窗减压印模技术制取终模型,且复诊后选择再上半可调牙合架调牙合。为保证低平牙槽嵴患者的义齿固位和稳定,病例中的5例无牙颌患者均选用舌向集中牙合排牙方式。
  结果:5例患者的全口义齿修复均达到满意的效果,戴牙一周后,5例患者出现疼痛情况,其中病例2的患者出现溃疡,经2次以内调改后均明显改善。经1-3周练习后,所有患者的发音和咀嚼功能均得到较好恢复,面部外形改善明显,义齿固位良好,基托边缘与口腔黏膜贴合紧密,咬合均衡。
  结论:对于疑难的无牙颌患者(低平牙槽嵴,松软牙槽嵴,下颌习惯性前伸,下颌不自主震颤等患者)的修复难点在于纤维条索状牙槽嵴晃动,口内黏膜可让性较大及下颌肌功能稳定性差所致的取模精确性较低,义齿固位效果较差,调牙合困难,对于这类患者可有针对性的采用开窗减压印模技术、舌向集中牙合排牙方法及再上半可调牙合架调牙合,制作全口义齿,以达到精准取模,增强义齿固位力,准确调牙合的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