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清PCT、hs-CRP及D-二聚体在社区获得性肺炎评估中的应用
【6h】

血清PCT、hs-CRP及D-二聚体在社区获得性肺炎评估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生物标志物用于肺炎诊治的概述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越来越多的生物标志物应用于CAP的病情程度及预后的评估,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炎性标志物有降钙素原(PCT)、超敏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D-dimer)。本文通过比较不同严重程度CAP患者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以此探讨降钙素原(PCT)、超敏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D-dimer)对评估C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
  资料和方法:
  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和重症医学科的住院患者,选取90例符合纳入条件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依据CURB-65评分标准将90例CAP患者分为低危组45例、中危组22例、高危组23例,根据患者最终预后分为生存组81例、死亡组9例,再将高危组分为存活组15例和死亡组8例,选取同期4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压、血尿素氮、呼吸频率、意识状态、CURB-65分数。通过比较正常对照组、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CAP患者间血清 PCT、hs-CRP及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再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CAP患者间的血清PCT、hs-CRP及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将高危组中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间的血清PCT、hs-CRP及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应用ROC曲线评估3种生物标志物诊断高危CAP的效能,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1为有统计学意义,生存组和死亡组间采用独立t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比较每个生物标记物单独检测高危CAP的能力。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中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且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中D-二聚体水平依次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中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1),低危组、中危组中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危组和高危组中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在PCT水平比较中高危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低危组、中危组(P<0.01),中危组、低危组及对照组中PCT水平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组和死亡组中hs-CRP、PCT及D-二聚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组中生存组和死亡组D-二聚体、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PCT、hs-CRP诊断高危CAP患者的效能在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0.84、0.73。
  结论:
  血清D-二聚体水平可用于评估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血清hs-CRP、D-二聚体、PCT的水平是判断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