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套囊压力下锥形与柱形套囊气管导管对术后咽痛发生率影响的研究
【6h】

不同套囊压力下锥形与柱形套囊气管导管对术后咽痛发生率影响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实验分组

三、实验药物及耗材:

四、实验方法

五:研究内容

六、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

一、实验纳入情况:

二、各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三、各组间术后气道并发症(术后咽痛、声嘶、咳嗽)发生率及发生程度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全麻手术后咽喉部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术后咽喉痛(Postoperative Sore Throat,POST)是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气管插管后咽喉部不适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而套囊压力是诱发术后咽痛的关键因素。由于套囊压力表的应用受到限制,套囊压力检测在临床医疗中难以普及,在未监测套囊压力的情况下,半数以上的患者套囊压力超过40cmH2O。不同套囊压力及不同形状气管导管对术后咽痛的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未见文献报道。因此,本实验以比较不同套囊压力下(30cmH2O和40cmH20),锥形导管和柱形导管于全麻术后咽痛发生率和发生程度为目标,寻求减少术后咽痛的新方法。
  方法:选取80例择期全麻行非咽喉部、颈部、口腔手术的患者(年龄18-75岁,ASA I-II级)纳入本实验中。全试验分为两个阶段,两阶段序贯进行。阶段一,即组I(套囊压力设置为30cmH2O,n=40),阶段二,即组II(套囊压力设置为40cmH2O,n=40),应用随机数字表将各阶段实验再分别分为两组(锥形导管组T组和柱形导管组C组,n=20)。患者入室常规诱导后,按照术前的分组,由同一麻醉医师应用可视喉镜插入相对应的气管导管(锥形导管或柱形导管),其中,男性常规予以7.5号气管插管,女性予以7.0号气管插管,再用套囊压力表将套囊压力设定为对应压力(30cmH2O或40cmH2O)。然后,在手控通气下用套囊压力表在以下两时间点分别测量套囊压力:(1)在气管插管完成后(两组分别为套囊压力Ia和套囊压力IIa);(2)在手术完成后,气管插管拔出前(两组分别为套囊压力Ib和套囊压力IIb)。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头部颈部不能移动。然后,对患者术中各时间点套囊压力、注射用顺苯磺酸阿曲库胺、芬太尼、插管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且在气管导管拔管后0、1、6、12、24小时,由另一麻醉医师(对患者分组情况不明)对各组患者术后咽喉痛、声音嘶哑、咳嗽的发生率及程度进行评估。
  结果:I组(套囊压力为30cmH2O):术后24小时内各时间点术后咽痛总发生率,锥形管T组为25%,柱形管C组为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II(套囊压力为40cmH2O):术后24小时内各时间点术后咽痛总发生率,锥形管T组为25%,柱形管C组为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较高套囊压力下(40cmH20),患者的术后1小时咽痛的发生率,锥形管T组为15%,柱形管C组为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小时咽痛程度,锥形管T组20人中有3人为轻度,柱形管C组20人中有10人为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较低套囊压力下(30cmH2O),锥形管T组和柱形管C组的术后咽喉痛总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在较高套囊压力下(40cmH20),锥形管T组和柱形管C组的术后咽喉痛总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在较高套囊压力下(40cmH20),与柱形导管对比,锥形导管可减少患者术后1小时咽痛的发生率和发生程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