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逆行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A型骨折的疗效对比
【6h】

逆行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A型骨折的疗效对比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临床治疗

3.疗效评估标准

4.观察内容

5.统计学方法

结果

1.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程度、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的比较

1.2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1.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比

讨论

1.股骨髁上骨折的发生原因、复杂程度

2.股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案及内固定类型的选择

3.逆行髓内钉组和锁定钢板组治疗股骨髁上A型骨折的数据统计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股骨髁上骨折的治疗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收集逆行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A型骨折的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血红蛋白下降程度(g/l)、切口长度(cm)、住院时间(day)、骨折愈合时间(week)、术后随访膝关节功能(point)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并统计分析,评估逆行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A型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3月给予手术治疗并能获得随访的股骨髁上A型骨折患者总共32例。诊断标准:(1)病史:股骨远端存在明确的外伤史;(2)查体:股骨远端压痛及轴向叩击痛(+),同时可以触及股骨远端活动时的骨擦音及骨擦感;(3)辅助检查:X线片提示股骨远端骨皮质不连续,进一步行CT三维重建明确股骨远端骨折的具体分型及其移位程度。纳入标准:(1)年龄≥16岁;(2)单侧股骨髁上A型闭合性新鲜骨折:(3)患侧肢体在受伤前膝关节功能正常;(4)行逆行髓内钉或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5)术后能够严格按照医嘱行患肢功能锻炼;(6)连续随访3个月及以上者。排除标准:(1)骨折为陈旧性、病理性及开放性骨折;(2)患者为复合性外伤;(3)既往有过股骨远端手术史;(4)伴有严重神经、血管损伤;(5)伴随有严重心、脑、肝、肺、肾等器质性疾病及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无法耐受手术:(6)不能配合治疗、依从性差及不能随访的患者。将符合上述标准的32例股骨髁上A型骨折患者分为逆行髓内钉组及锁定钢板组,并确定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AO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的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血红蛋白下降程度(g/l)、切口长度(cm)、住院时间(day)、骨折愈合时间(week)、术后随访膝关节功能(point)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对比分析,术后2周、6周、2、3、6个月及1年随访一次,根据临床查体及影像学检查准确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其并发症,并于术后1年用HSS膝关节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
  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足够的随访时间,平均随访时间11.8±1.0月(8-14月)。统计32例患者的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血红蛋白下降程度(g/l)、切口长度(cm)、住院时间(day)、骨折愈合时间(week)、术后随访膝关节功能(point)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对比,逆行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p<0.05),只有在术后血红蛋白下降程度方面稍微差于锁定钢板组(p<0.05),但两者在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此次研究比较了逆行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A型骨折的疗效,两种手术方法均能达到满意的结果,两者在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但是逆行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只有在术后血红蛋白下降程度方面稍微差于锁定钢板组,但是髓内钉的中心性固定方式更接近于人体下肢的正常生物力学。因此从各个方面考虑,在面对股骨髁上A型骨折时,应首选逆行髓内钉,但锁定钢板的适用范围较髓内钉更为广泛,而且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历史较髓内钉更为悠久,技术更成熟,这使得在临床实际上为病人选择手术方案时,应结合病人及当时治疗条件的方方面面,选取最佳的手术方案从而得到最满意的治疗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