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的高校德育环境
【6h】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的高校德育环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说明和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引 言

1高校德育环境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1高校德育环境的一般理论

1.1.1高校德育

1.1.2高校德育环境

1.1.3高校德育环境的构成及作用

1.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般理论

1.2.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1.2.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及特征

1.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的高校德育环境

1.3.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高校德育环境的关系

1.3.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德育环境的特点

2高校德育环境建设面临的挑战及问题

2.1高校德育环境建设面临的外部挑战

2.1.1宏观社会环境的变迁

2.1.2中观社区、微观家庭环境的变化

2.1.3网络环境的复杂多变

2.2高校德育环境内部建设存在的问题

2.2.1建设理念不和谐

2.2.2整体氛围营造不和谐

2.2.3环境价值导向不和谐

2.2.4评估机制不健全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德育环境建设的评估机制

3.1高校德育环境建设的评估原则

3.1.1全面质量控制原则

3.1.2指标体系与评估目的协调一致原则

3.1.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3.1.4公正原则

3.1.5整体和谐原则

3.2高校德育环境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与结构

3.2.1高校德育环境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

3.2.2高校德育环境评估指标体系的三维结构

3.3高校德育环境建设的具体评估方法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德育环境的具体措施

4.1思想立新——传统建设观念的转变

4.1.1和谐开放的思想模式

4.1.2广泛渗透的弹性发展思维

4.1.3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

4.1.4以学生为本的育人思想

4.1.5科学发展的建设观念

4.2主体育人——内部环境建设的和谐一致

4.2.1校园物质育人环境建设

4.2.2校园精神育人环境建设

4.3适应超越——与社会环境的和谐一致

4.3.1高校德育环境对社会环境的适应

4.3.2高校德育环境对社会环境的提升与超越

4.4协调补充——营造良好的家庭、社区环境

4.4.1重视家庭环境教育

4.4.2优化社区环境建设

4.5互动发展——建立整体育德的和谐环境体系

4.6手段创新——网络载体与高校德育环境建设的和谐一致

4.6.1网上求知与网上引导的和谐一致

4.6.2网上教育与网上服务的和谐一致

4.6.3依法治网与以德治网的和谐一致

结 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 谢

展开▼

摘要

关于高校德育环境建设专题研究在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大多数学者主要是从物质条件、管理层面上进行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但是,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背景下,高校德育环境应该怎样建设,才能够符合时代特征,符合德育环境建设的自身规律,符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以真正发挥高校德育环境对大学生的无形感染力和教育渗透性,使高校德育环境对外与社会和谐,对内各组成部分相互和谐,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之所在。 本文对高校德育环境的基础理论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点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针对高校德育环境在时代变化情况下呈现出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分析了高校德育环境建设上存在的现实问题及挑战。并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背景的高校德育环境建设的评估机制,建立了具体的指标体系,对量化研究高校德育环境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以实现对高校德育环境建设进行科学评估。据此最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的高校德育环境建设的具体措施。本文的创新点在于:(1)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背景研究高校德育环境的建设问题。(2)根据研究初步提出了高校德育环境建设的评估机制。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实地调查等方法,并力求将这些方法结合起来,从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的角度进行了科学论证,以期能在高校德育环境建设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对实际工作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