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重庆市住房保障研究
【6h】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重庆市住房保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前言

第一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的社会保障思想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

三、本研究概念界定

第二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重庆市住房保障现状分析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重庆市住房保障提出的要求

二、应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重庆市住房保障现状

三、重庆市住房保障目前存在的问题

四、重庆市住房保障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三章 完善重庆市住房保障的建议

一、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为构建安定有序的社会发展环境打牢基础

二、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丰富保障性住房供给模式

三、构建以公平正义为导向的住房保障准入、退出及分配机制

四、强化保障性住房后续管理,构建管理有序的保障性住房小区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衣、食、住、行一直被认为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目标的先后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成为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中心工作。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十八大报告更进一步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坚持促进社会和谐。”截至2020年要达到“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可见,能否实现“住有所居”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和谐程度,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及为重要的战略意义。重庆市作为年轻的直辖市,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城市化进程正在高速推进。重庆市住房保障工作起步较早,自2004年起,重庆市政府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基本形成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各类棚户区改造和公共租赁房为主要内涵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并提出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逐步纳入公共租赁房建设,实现“三房合一”化管理等先进理念。虽然成效显著,但在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本研究在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第一章: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本章将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关于社会保障的阐述进行梳理,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社会保障思想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中寻找本研究的理论依据。并对本研究的核心概念:住房保障、保障性住房、建筑产业化和保障性安居工程进行定义和范围界定。
  第二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重庆市住房保障现状分析。本章中将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重庆市住房保障提出的要求、应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协会要求重庆住房保障现状、重庆市住房保障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描述现状、找到问题、分析原因,为后文的建议做好铺垫。
  第三章:完善重庆市住房保障的建议。本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针对第二章提出的问题和分析的原因,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背景下完善重庆市住房保障的建议,以期达到本研究的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