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及特点研究
【6h】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及特点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说明及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引 言

1绪论

2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调整

3抗日战争三阶段美国对华政策特点评析

结 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美关系是世界政局中的重要环节。社会主义阵营中苏联解体后,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较量已经成为研究中美关系问题关注的焦点,对两国关系的研究更是不断升温。本文以抗日战争发展为历史背景,研究、分析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变化及其特点。文中将抗日战争时间界定为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至1945年9月2日日本无条件投降,肯定抗日战争十四年的学术观点。文章按照抗日战争的进展情况将其划分为局部抗日战争时期、全面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后期三个阶段。美国对华态度及政策在抗日战争十四年中的变动也因为战争局势的变动具有了阶段性特点,可分别概括为Indulge(纵容、迁就),Inconsistency(矛盾),Immolate(牺牲),即美国对华政策变动的三“I”特点。文章分别阐述了美国对华政策变动的历史背景、具体形势及对各阶段特点评析,分析得出其对华政策的变化无法摆脱经济利益束缚的主观因素,在调整中体现出了多边性、一致性、倾斜性的一贯特征。 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不仅直接牵动中国战场局势的变化,更成为波及整个东亚地区及太平洋战场局势的重要因素。中美两国关系不单纯是孤立的双边关系,也是东亚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美关系可以多视角,但最根本的研究在于两国之间国家利益的较量,两者的汇合点及分歧点。本文从美国单方面入手,研究分析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态度及政策的变化,以此肯定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外交战略中中国所承担的重要地位。依据美方对中国的单方面政策调整及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的回应双方面决策情况综合分析得出美国对华政策的本质特征及属性。以史为鉴,认清美国对华调整的本质,对于当今研究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