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双乳法制备海藻酸钙/壳聚糖微球及载BSA性能
【6h】

双乳法制备海藻酸钙/壳聚糖微球及载BSA性能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蛋白质类药物研究背景

1.1.1 蛋白质类药物研究现状

1.1.2 蛋白质类药物的非注射给药方式

1.1.3 蛋白质类药物口服给药存在问题及对策

1.2 微球载药系统

1.2.1 微球载药系统简介及应用

1.2.2 口服微球制剂载体材料

1.2.3 环境响应型微球研究进展

1.3 海藻酸钙微球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1.3.1 海藻酸钠简介

1.3.2 海藻酸钙微球的制备方法

1.3.3 乳液法制备海藻酸钙微球的研究现状

1.3.4 海藻酸钙微球在药物控释缓释方面的应用

1.3.5 海藻酸钙微球中药物的释放机理

1.4 海藻酸钙/壳聚糖微球的研究现状

1.4.1 壳聚糖简介

1.4.2 海藻酸钙/壳聚糖微球的研究进展

1.5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2 双乳法制备海藻酸钙凝胶微球

2.1 实验仪器和材料

2.1.1 实验仪器及设备

2.1.2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海藻酸钙微球的制备

2.2.2 乳液的表征

2.2.3 海藻酸钙微球的形貌及表征

2.2.4 正交试验

2.2.5 单因素分析

2.2.6 对比实验

2.2.7 粘度的测量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乳化条件的影响

2.3.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2.3.3 海藻酸钙微球的表征

2.3.4 海藻酸钙微球形貌的影响因素分析

2.3.5 洗涤次数的确定

2.3.6 对比实验结果

2.4 本章小结

3 双乳法制备载BSA海藻酸钙凝胶微球

3.1 实验仪器和材料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BSA的定量检测

3.2.2 载BSA海藻酸钙凝胶微球的制备

3.2.3 载BSA海藻酸钙微球的表征

3.2.4 包埋率和载药量的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BSA的定量检测

3.3.2 载BSA海藻酸钙微球的表征

3.3.3 BSA的包埋率和载药量

3.3.4 对微球包埋率和载药量的提高

3.3.5 微球形貌和载药性能的影响因素

3.4 本章小结

4 载BSA海藻酸钙凝胶微球的体外释放研究

4.1 实验仪器和材料

4.1.1 实验仪器

4.1.2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2.1 释放介质和实验条件

4.2.2 载BSA海藻酸钙凝胶微球的体外释放

4.3 不同实验条件下的体外释放曲线

4.4 载BSA海藻酸钙凝胶微球体外释放动力学研究

4.5 本章小结

5 载BSA海藻酸钙/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

5.1 实验仪器和材料

5.1.1 实验仪器

5.1.2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2.1 载BSA海藻酸钙/壳聚糖微球的制备

5.2.2 载BSA海藻酸钙/壳聚糖微球的形貌表征

5.2.3 载BSA海藻酸钙/壳聚糖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埋率测试

5.2.4 载BSA海藻酸钙/壳聚糖凝胶微球的体外模拟释放

5.3 载BSA海藻酸钙/壳聚糖微球的形貌

5.4 载BSA海藻酸钙/壳聚糖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埋率

5.5 载BSA海藻酸钙/壳聚糖微球的体外释放曲线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创新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的口服给药途径因生物利用度低而受到限制,原因在于这类药物易受胃肠道内pH环境和蛋白酶的影响而失活。使用聚合物作为载体可以达到保护药物和靶向释药的目的,但要进一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还需要借助促吸收剂,以顺利通过体内的生物屏障。目前这类载药系统存在药物包埋率低、响应速率慢等问题。本文以海藻酸钠为基材采用改进的双乳法制备粒径小、分散性和呈球性好、包埋率高、响应速率快的海藻酸钙凝胶微球,并以牛血清白蛋白为蛋白模型药物,阳离子聚合物壳聚糖为促吸收剂,考察了载BSA海藻酸钙凝胶微球和载BSA海藻酸钙/壳聚糖微球的体外释放性能。
  本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较佳的海藻酸钙微球制备条件:海藻酸钠溶液浓度为1.5%(w/v),氯化钙溶液浓度为7%(w/v),搅拌速度为800rpm,乳化剂Span80的浓度为6%(w/v),油水比为3∶2,反应温度为18℃,在此条件下制备得到的海藻酸钙凝胶微球表面光滑圆整、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4.0μm。
  考查了乳化条件、交联剂浓度、反应温度对海藻酸钙微球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时间30min时得到乳液的粒径均匀,粒径分布一致性U值小,海藻酸钙微球的形貌与乳化剂种类、氯化钙浓度和反应温度有关。在Span80为乳化剂时,只有当氯化钙浓度达7%(w/v)时,才能得到形貌较好的海藻酸钙微球,并且氯化钙浓度越高,海藻酸钙微球的表面越致密,BET比表面积越小。当氯化钙浓度为7%(w/v)时,反应温度需控制在10-18℃之间,才能得到形貌较好的海藻酸钙微球。
  在较佳的制备条件下得到的载BSA海藻酸钙凝胶微球包埋率和载药量都较低,当BSA的初始浓度为2mg/mL时,BSA的载药量仅为3.41%左右,包埋率为14.21%左右。分析实验过程,确定在洗涤过程中BSA的损失量最大。通过调节洗涤液的pH值,可显著提高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埋率。实验表明,调节洗涤液的pH至3.10,氯化钙浓度为11%(w/v)时可将BSA的包埋率提高到90%左右。
  载BSA海藻酸钙微球的体外释放实验表明,BSA在模拟胃液中的释放量少,在模拟肠液中释药速率快(20min内释放完全),起到了保护药物和靶向释药的目的。并且在模拟胃液中药物的释放量与氯化钙的浓度和BSA与海藻酸钠的比率有关,氯化钙浓度越大,BSA与海藻酸钠的比率越小,药物在模拟胃液中的释放量越少。通过一步法和两步法得到了载BSA的海藻酸钙/壳聚糖微球,两步法得到微球的包埋率高于一步法,达60%左右。体外释放研究显示在模拟胃液中4h的释放量为43%,在模拟肠液中4h基本释放完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