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优势及其来源识别
【6h】

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优势及其来源识别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以及意义

1.2 论中国企业出口和生产率的现状分析

1.2.1 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生产率的变化

1.2.2 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生产率差异的统计学检验

1.2.3 比较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生产率差异的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贸易理论的发展

2.1.1 传统贸易理论的介绍

2.1.2 新新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2.1.3 新新贸易理论的简单评述

2.2 出口与生产率之间关系的实证文献

2.2.1 国外文献综述

2.2.2 国内文献综述

2.3 文献评述

3 基于新新贸易理论的模型分析

3.1 消费者的需求和企业的生产

3.2 企业的进入退出

3.3 结论

3.3.1 零利润条件和自由进入条件

3.3.2 开放条件下模型的变化

3.3.3 结论的图形表示

4 出口对于中国企业生产率影响的初步分析

4.1 数据来源及数据库介绍

4.2 出口和生产率关系的初步分析

4.2.1 数据处理

4.2.2 计量模型中变量的选择

4.2.3 计量模型中变量的统计学特征

4.2.4 线性回归结果及稳健性检验

4.3 出口和生产率影响的测度

4.3.1 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简介

4.3.2 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分析结果

5 出口企业生产率优势的甄别

5.1 自选择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的生产率分布核密度图识别法

5.2 自选择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的数据检验

5.2.1 自选择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的分位数识别法

5.2.2 自选择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的分位数回归检验法

5.2.3 特定样本的数据验证

5.3 出口学习效应不存在的进一步讨论

5.3.1 出口企业中加工贸易的作用

5.3.2 出口企业中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作用

6 结论

6.1 研究总结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出口已经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在出口的过程中,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技术的产业和企业,但是也有一些企业的经营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当前国内外学者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影响下,采用不同的数据和及计量方法去研究出口过程中的自选择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本文则从生产率分布的分位点角度去研究出口与生产率的问题,并试图修正之前理论和实证研究中的一些纰漏。
  文章首先把出口学习效应纳入到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下,把自选择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融合到一个理论模型中,同时指出自选择效应主要作用于生产率的低分位点,会使其分布产生左断尾现象,而出口学习效应则使得生产率分布整体向右移动,并给出了两种效应对生产率影响的图形表示。
  接下来本文使用倾向得分匹配的方法,克服样本选择偏误和内生性问题,测度出样本考察期间出口行为可以提升0.231个单位的生产率,分年份结果则显示这种促进作用会随着年份的增加而减少,甚至在后期产生负面影响。随后的图形识别法显示出口企业生产率分布有左断尾现象,从而证实了自选择效应的存在;而其生产率分布在后期没有右移动的现象,从而说明出口学习效应在考察后期并不存在,此外文章通过比较生产率高低分位点的数值亦得出同样的结论。接下来文章进行了分位数回归以及稳健性检验,控制其他因素之后,依然得出了自选择效应存在,而出口学习效应不存在的结论。文章还对出口学习效应不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加工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存在导致了这种现象。
  最后文章就实证结果提出了一些政策上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