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高新区生产率优势来源的效应分析
【6h】

中国高新区生产率优势来源的效应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框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高新区相关理论研究文献

2.1.1 高新区的界定

2.1.2 高新区的发展理论

2.1.3 高新区的制度环境与政策演进研究

2.2 关于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的理论研究文献

2.2.1 关于集聚效应的理论研究文献

2.2.2 关于选择效应的理论研究文献

2.3 关于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的实证研究文献

2.4 文献简评

第三章 理论模型

3.1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

3.1.1 ACF法

3.1.2 LP法

3.1.3 行业生产率的测算方法

3.2 基于异质性企业选择模型与标准集聚模型的嵌套模型

第四章 实证分析及结果

4.1 数据说明与识别方法

4.1.1 数据说明

4.1.2 识别方法

4.2 描述统计分析

4.3 估计结果及分析

4.3.1 基本估计结果

4.3.2 1999-2003年和2004-2014年估计结果及比较

4.3.3 高行政等级城市与低行政等级城市高新区估计结果及比较

第五章 政策建议

5.1.2 合理规划布局,统筹区域发展

5.2 针对高新区内部改善建议

5.2.1 建立完备的高新区服务体系

5.2.2 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5.2.3 打造高新区特色文化品牌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作为我国探索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的先行区和示范区,高新区一直以来承担着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引导产业升级的重任。经过近30年的跨越式发展,高新区已经形成了巨大的经济规模,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高新区在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还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迅速提升。但是,中国高新区的生产率优势究竟是集聚效应所带来的,还是选择效应所导致的呢?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不仅有助于探寻中国经济背后的逻辑,而且对于新常态下中国高新区实现创新驱动也具有非比寻常的政策指导意义。
  基于此,本文选取了中国工业企业层面的数据,以ACF法和LP法分别测算了全要素生产率,进而运用Combes et al.(2012)的方法定量识别了高新区的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并横纵向比较分析了企业在获得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平均而言,高新区的生产率优势源于选择效应而非集聚效应。地方政府“引资质量底线竞争”的加剧导致高新区的集聚效应在2003年以后基本消失;而高新区政策产生的选择效应则长期存在。进一步研究发现,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共同提高了低行政等级城市高新区的生产率水平;而在高行政等级城市高新区却并未发现这一现象,只有选择效应提高了高行政等级城市高新区的生产率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