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氧化铝薄膜的阻变存储器特性与亚能带传输机理研究
【6h】

基于氧化铝薄膜的阻变存储器特性与亚能带传输机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半导体存储器

1.1.1 传统的Flash存储器

1.1.2 新型非易失随机存储器

1.2 阻变随机存储器的研究简介

1.2.1 阻变随机存储器的基本结构

1.2.2 阻变随机存储器的电学特性

1.2.3 阻变随机存储器材料应用的发展

1.3 阻变随机存储器的阻变机制

1.3.1 氧空位模型

1.3.2 金属细丝模型

1.3.3 肖特基发射机制

1.3.4 Pool-Frenkel(P-F)导电机制

1.3.5 空间电荷限制电流(SCLC)机制

1.4 基于AlxOy阻变存储器的研究意义

2 器件制备及表征方法

2.1 器件制备

2.1.1 原子层沉积法制备介质层

2.1.2 溅射法制备金属电极

2.2 阻变存储器的表征方法

2.2.1 I-V特性曲线测试

2.2.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

3 Ag/AlxOy/P-Si阻变存储器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3.1 Ag/AlxOy/P-Si器件测试过程

3.2 器件的电学特性分析

3.2.1 I-V特性曲线

3.2.2 不同电极面积下的开态电阻和关态电阻

3.2.3 温度对器件I-V电学特性的影响

3.2.4 AlxOy薄膜的X射线光电子谱

3.3 本章小结

4 Ag/AlxOy/P-Si器件的亚能带传输机理分析

4.1 Ag/AlxOy/P-Si器件的能带图分析

4.2 Ag/AlxOy/P-Si器件的传输路径分析

4.3 Ag/AlxOy/P-Si器件内部电荷传输机理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Flash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由于存在器件间耦合的问题,限制了其尺寸的进一步减小,急需寻找可替代的新型非易失性存储器,以满足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阻变随机存储器(RRAM)作为新型非易失存储器的一种,具备着结构简易、集成度高、功耗低、转换速率快、微缩性好等优势,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氧化铝是CMOS技术中重要的介质材料,氧化铝基RRAM具有极大的潜力。本文研究了Ag/AlxOy/P-Si结构的阻变特性及其状态转换机理。
  本文首先回顾了半导体存储器的发展及其特点,介绍了目前确定的阻变随机存储器的状态转换机制。然后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ALD)沉积氧化铝薄膜,溅射法制备金属银电极。通过I-V特性曲线测试表征了存储能力,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氧化铝薄膜结构特点。最后,根据其结构特点,采用亚能带(sub-band)模型很好的解释了在Ag/AlxOy/P-Si结构的RRAM状态转换机制。
  测试表面,Ag/AlxOy/P-Si器件在不同尺寸下都表现出典型的双极性、无Forming电压特点,器件参数具有离散性。温变特性中开态电阻(Ron)表现出类半导体特性,从而确定了sub-band传导机制的合理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