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文发表对专利新颖性的影响研究
【6h】

论文发表对专利新颖性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与工具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2.1 专利新颖性审查标准

2.1.1 专利新颖性相关概念

2.1.2 现有技术相关概念

2.1.3 新颖性宽限期制度

2.2 专利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2.1 政策激励研究

2.2.2 科研投入研究

2.2.3 专利制度研究

2.3 论文与专利研究进展

2.3.1 论文与专利的关系

2.3.2 论文与专利的计量方法

3.1 研究设计

3.1.1 论文专利指数的构建

3.1.2 研究案例的选择

3.1.3 数据获取与处理

3.1.4 信效度确保

3.2 案例描述

3.2.1 A公司

3.2.2 B大学

3.2.3 C研究所

3.3 数据分析与研究发现

3.3.1 案件产生概率分析

3.3.2 论文专利指数分析

3.3.3 论文专利特征分析

3.4 小结

4.1 论文发表内容对专利新颖性的影响

4.2 论文发表时机对专利新颖性的影响

4.3 宽限期制度对专利新颖性的影响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展开▼

摘要

论文与专利均是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然而论文发表可能对专利新颖性产生影响。我国专利法规定,新颖性是科研成果获得专利保护的实质条件。论文的在先发表会导致科研成果成为被公众所知的现有技术,而现有技术会对专利新颖性产生影响,导致专利保护范围缩小、甚至专利权利不被授予。因此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研究论文发表对专利新颖性的影响现状,探究论文发表对专利新颖性的影响机制。 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论文专利指数这一统一的测度标准;选择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研究样本,以Web of Science与Incopat数据库作为论文与专利数据来源;定量测度以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代表的创新主体对论文发表与专利申请的倾向性,表明各创新主体对两者重视程度的差异;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专利审查信息的检索,获取因论文发表导致专利新颖性丧失的案件,并从案件产生概率、论文专利指数、论文专利特征等方面,分析论文发表对专利新颖性的影响现状;在分析影响现状的基础上,从论文发表内容、论文发表时机和专利新颖性宽限期制度等方面,探究论文发表对专利新颖性的影响机制。 研究发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均存在论文发表破坏专利新颖性的情况,然而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发生该情况的概率有所不同,企业发生的概率小于高校与科研院所。这与各创新主体对论文发表与专利申请的倾向有关,企业倾向于选择申请专利,较少将科研成果通过论文发表形式产出;而高校与科研院所倾向于选择发表论文,导致其出现论文发表破坏专利新颖性案件的概率增加。通过研究论文发表对专利新颖性的影响机制发现,在论文内容方面,存在与专利的雷同,这是由科研人员对两者内容没有策略性撰写导致的;在论文发表时机方面,受组织内部论文导向的影响,存在论文抢先发表的情况;在论文发表后的救济方面,与美国和日本相比,我国现行专利法对专利新颖性的宽限期限短且允许公开形式少,专利申请难以利用宽限期制度弥补新颖性的丧失。

著录项

  • 作者

    刘睿;

  •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 学科 技术经济及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米尔;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
  • 关键词

    论文; 专利新颖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