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国文学视阈下的郭沫若历史剧研究
【6h】

民国文学视阈下的郭沫若历史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重难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重点

1.3.2 研究难点

1.3.3 研究方法

2 民国时期的历史剧创作

2.1 历史书写中的历史剧

2.1.1 “五四”:借史诉情与自我言说

2.1.2 “左联”:历史镜像与潜在讽喻

2.1.3 “抗战”:以史缘志与人民本位

2.2 郭沫若历史剧创作

2.2.1 20年代:民主与情感移植

2.2.2 30年代:流亡与自我建构

2.2.3 40年代:革命文化的班头

3 民国时期郭沫若历史剧的传播与接受

3.1 郭沫若历史剧演出与观看

3.1.1 叛逆女性的“游击战”

3.1.2 抗战六剧的“文化战”

3.2 民国报刊评论中的郭沫若历史剧

3.2.1 郭沫若历史剧评论热潮

3.2.2 冲突性的早期史剧研究

3.2.3 系统性的抗战六剧研究

4 “民国时期郭沫若历史剧研究”的研究

4.1 郭沫若历史剧的自我阐释研究

4.1.1 叛逆女性的出走与回归

4.1.2 抗战六剧的弦外之音

4.2 郭沫若历史剧评论研究

4.2.1 溯源求真:历史剧之“意”

4.2.2 回望经典:历史剧之“人”

5 郭沫若史剧观与当下启示

5.1 落笔于往古、归意于当今的史剧观

5.1.1 失历史之实,求精神之似

5.1.2 立足于人民,借古以鉴今

5.2 当代历史剧中史与剧的较量

5.2.1 史与剧:杠杆的两端

5.2.2 史与剧平衡法则:失事求似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郭沫若历史剧本

附录B 民国时期郭沫若历史剧研究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展开▼

摘要

郭沫若是一个在现代文学史上有突出贡献、并且可以代表发展方向的文学家。他以诗集《女神》及以他为代表的创造社,形成了现代中国的浪漫主义的文学倾向与文学流派。他的历史剧是中外优秀戏剧艺术理论和实践的结晶。在中国新型历史话剧发展上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学者们对于郭沫若历史剧进行了近乎“全景式”的研究分析。但更多的关注点在于作家和作品本身。对于文学发生的生态环境重视程度不足。本文力求溯源求真,拨开历史云雾,探究郭沫若历史剧之“意”。 郭沫若历史剧研究已有百年历史。自发表、演出以来就有很多的研究和评论。民国时期有上百余种报刊刊登了郭沫若历史剧的评论文章,包括当时影响力较大的《新华日报》《中央日报》《文汇报》《新蜀报》等。郭沫若历史剧研究在民国时期就出现一种热潮,可供研究的史料较多。建国以后,郭沫若历史剧研究着眼于分析人物形象、悲剧审美、创作的思想基础、历史剧的真实和艺术虚构之间的关系等多个角度。 本文力求拨开历史云雾,溯源探求历史剧之真实意蕴。立足于史料的整理和分析,研究民国时期郭沫若历史剧的研究。论题本身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通过回归文学创作的生态环境,尽可能还原郭沫若自我建构的发展轨迹,进而探究历史剧创作的真实环境和深层内涵。通过搜集历史剧传播与接受情况的相关史料,如戏剧的演出频次、观众接受度、演员的影响力、戏剧的卖座量、报刊的出版发行和转载量、以及戏剧涉及的历史人物在当时掀起的研究热潮情况,还原历史剧创作的生态环境。研究郭沫若历史剧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有着怎样的影响。研究郭沫若对自己作品的阐释,包括书信、序言、自述、后记等史料,进而拨云散雾、溯源求真,探究民国时期郭沫若历史剧隐晦的创作缘由。五四时期作者强调思想和“人”的解放,反抗封建,追求民主、科学和自由,借古人之口,传达五四文人对于时代的深刻剖析。抗战时期,由于国家形势的复杂性,郭沫若的抗战六剧蕴含着多重弦外之音,既包括对于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敌视;又深刻揭露了历史条件下国民党消极抗战、破坏统一战线、卖国投降的无耻行径;郭沫若的批判笔法对抗战特殊时期出现的卖国贼和汉奸走狗行为进行了深恶痛绝的鞭笞;同时,他直面历史,将历史剧创作扎根土地、切中人民需求,营造民众团结一心,积极抗战的氛围,在塑造了一系列人民喜闻乐见的人物形象的同时,也达成了戏剧艺术性和教化功能的进一步融合。

著录项

  • 作者

    闻影;

  •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 学科 文艺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玉春;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心理学;
  • 关键词

    民国; 文学; 阈下; 郭沫若;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