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铁矿石进口海运通道风险评估与应急研究
【6h】

我国铁矿石进口海运通道风险评估与应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我国铁矿石进口海运通道状况研究

2.1 铁矿石海运通道的内涵及特点

2.1.1 铁矿石海运通道的内涵

2.1.2 铁矿石海运通道的特点

2.2 我国铁矿石进口海运通道状况分析

2.2.1 世界铁矿石海运通道状况

2.2.2 我国铁矿石进口状况分析

2.2.3 我国铁矿石进口海运通道

2.3 我国主要铁矿石进口海运通道海运量预测

2.3.1 预测方法的选择及模型构建

2.3.2 澳大利亚通道铁矿石海运量预测

2.3.3 巴西通道铁矿石海运量预测

2.3.4 预测结果分析

第3章 铁矿石进口海运通道风险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构建

3.1 影响铁矿石进口安全的因素分析

3.1.1 进口来源稳定性

3.1.2 运输距离

3.1.3 气象海况

3.1.4 通过能力

3.1.5 地缘政治和国际形势

3.1.6 恐怖主义与海盗袭击

3.1.7 港口接卸能力

3.1.8 国内铁矿石承运份额

3.2 铁矿石进口海运通道风险指标体系构建

3.3 铁矿石进口海运通道风险的双因素评估模型建立

3.3.1 双因素评估模型构建

3.3.2 基于G1法的权重确定

3.3.3 风险指数阀值的设定

第4章 铁矿石海运通道风险评估实证研究

4.1 风险识别指标体系问卷设计与统计

4.1.1 问卷内容及尺度选择

4.1.2 问卷回收状况

4.2 海运通道风险指标体系信度检验

4.2.1 信度检验的基本原理

4.2.2 铁矿石进口海运通道风险指标体系信度检验

4.3 中澳铁矿石进口海运通道风险评估

4.3.1 中澳通道风险概率的似然估计

4.3.2 中澳通道风险危害度的似然估计

4.3.3 中澳通道风险指数模型测算

4.4 中巴铁矿石进口海运通道风险评估

4.4.1 中巴通道风险概率的似然估计

4.4.2 中巴通道风险危害度的似然估计

4.4.3 中巴通道风险指数模型测算

4.5 评估结果分析

第5章 基于风险识别的铁矿石海运通道应急管理研究

5.1 应急反应的主要目标

5.2 应急反应组织体系

5.3 应急反应环节

5.4 应急信息分析与预警系统

5.5 应急处置程序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铁矿石海运通道安全风险因素评估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铁矿石是钢铁生产的最初始原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总体上讲,我国铁矿资源总量上比较丰富,但含铁品位较低,铁矿山分布不均衡,国内铁矿石资源己不能满足我国目前钢铁生产对铁矿石的需求,因此,从国际市场进口一定数量的铁矿石是中国钢铁生产不断增长的必然选择。据统计,我国铁矿石进口量由2000年的6997万吨增长到2009年的62800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27.6%。
   作为铁矿贸易的主要承载体,铁矿石进口海运通道的重要性日趋明显,其安全性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估我国铁矿石进口海运通道风险,并构建应急反应机制,维护铁矿石海上运输通道安全,成为我国乃至国际上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首先根据铁矿石贸易供需情况对我国铁矿石进口海运通道的状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历年铁矿石海运量对中澳、中巴铁矿石海运通道的海运量运用组合预测法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到2012年中澳通道铁矿石海运量为4.8亿吨,中巴通道为2.25亿吨;其次对影响铁矿石进口安全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构建涵盖8大影响因素的风险指标体系,并利用双因素评估模型对其进行评价;再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取数据,对中澳、中巴通道的风险评估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澳通道受进口来源稳定性差、港口接卸能力不足、国内承运份额不高影响较大,而中巴通道受气象海况恶劣和港口接卸能力不足、国内承运份额不高影响较大;最后,构建科学合理的铁矿石进口海运通道应急反应机制,并从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反应环节、应急信息分析与预警系统和应急处置程序四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