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等职业类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研究
【6h】

高等职业类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2.1 概念综述

2.1.1 职业生涯

2.1.2 职业生涯规划

2.1.3 高等职业类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特点

2.2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

2.2.1 人岗匹配理论

2.2.2 职业发展阶段理论

2.2.3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

第3章 高等职业类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3.1 高等职业类院校大学生特点

3.1.1 高等职业类院校大学生特点

3.1.2 高等职业类院校毕业大学生特点

3.2 高等职业类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

3.2.1 问卷设计与调查

3.2.2 结果分析

3.3 高等职业类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

3.3.1 工作目标不明确

3.3.2 工作需求脱离实际

3.3.3 缺乏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3.4 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社会环境影响

3.4.2 学校教育因素

3.4.3 家庭因素

3.4.4 学生自身因素

第4章 完善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策略

4.1 政府出台职业生涯规划政策,促进职业生涯规划发展

4.1.1 通过有关政策及文件,促进职业生涯规划贯彻实施

4.1.2 以资金及其他优惠政策,促进职业生涯规划发展

4.2 学校加强职业规划教育

4.2.1 学校加强思想认知

4.2.2 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4.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专家化的职业指导教师

4.2.4 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

4.3 借鉴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完善我国现有体系

4.3.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美的比较

4.3.2 对完善我国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启示

4.4 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

4.4.1 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

4.4.2 父母发挥榜样作用

4.5 学生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与意识

4.5.1 加强自我认识

4.5.2 加强职业认识

4.5.3 提高职业规划认识与能力

4.5.4 确立正确的职业目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实训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是多样的,其中大学生没有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大学扩招的情况下,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这种教育的转型导致教育课程从“精”向“广”转变,教育中各种知识都会涉及,但是因为课时限制,都难以深入讲解,尤其是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很多学生甚至将这一教育课程作为选修课进行,这就导致学生难以接收到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难以以具体知识指导实际,构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另外,大学生以及家长受到传统教育模式和就业模式影响,对于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不重视,也是导致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对于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研究,研究以理论研究以及有关研究为指导,通过对于高职学校学生的问卷调查,明确了其在自我认识、职位认识以及职业规划方面的现状、问题以及导致问题的原因。研究结论如下:(1)相对于一般高校大学生,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具有更为迫切的工作需求,同时具有应试能力不足,分散性思维突出的特点;(2)高职院的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具有自我认识不足、职业认识不充分的问题,其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足,职业规划与实际脱离。(3)导致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原因是社会、家庭、学校、个人多重因素导致的。完善高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由国家制定有关政策,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良好的环境;学校改变思想,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职业生涯规划的进行;家庭尽可能的不给大学生施加压力,同时通过榜样示范作为引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进行;大学生从自身认识、职业认识、职业规划的角度,完善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促进自身的长远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